他右手下划,那意思就是直接砍头了。
赵朔想了一下,却微微摇头,道:“用不着,粮食运输困难,坚持十天半个月总没问题吧?他们还有用。”
“有什么用?”
赵朔轻笑一声,道:“那就看我们,跟宋人的谈判结果如何了。如果宋人愿意谈,并且愿意付出足够多的代价。我们需要的粮食,完全可以让宋国人供应。”
“到了那时候,就让宋人把这些俘虏的家眷都送来。悍勇敢战的降军,直接补充入八旗军。寻常士兵,就贬为奴隶十年,在陕西、汉中屯田,为大军提供粮食物资。”
这是赵朔的心里话。
其实,从陕西绕道四川、湖北,一路上完全靠几万府兵运输粮食,别说加上这这十万俘虏了,就是单纯供应赵朔的大军都是不现实的。赵朔早就做好了狠狠敲宋国一笔的准备。
而且,宋军虽然被打败了,但是其中还是有不少精兵的。
这完全符合赵朔的固有印象,宋军只是领头的不行,制度不行,基层士兵并不是不能打。
他完全可以将其中的悍勇敢战之士挑出来,补充入汉军八旗,弥补这次八旗军的损失。
格日勒道:“那若是宋人不愿意和谈呢?”
“我们等三天的时间。如果宋人不来和谈,那就不借道了,直接攻打宋国。所有俘虏,统一编入巴鲁营,先取汉中,再占领四川!”赵朔冷笑道:“我不介意,先取宋国,再灭金国。”
“是!”
事实上,赵朔根本就没等三天。
第二天,曹友闻就举着白旗出了仙人关,要求代表桂如渊,和赵朔进行和谈。
“我家桂大帅的意思是,只要王上愿意和我大宋休兵,他不但会让出仙人关,而且会送贵国的大军出饶凤关。甚至说服京西南路诸将,让贵国的大军不需再动一刀一枪,就能通过宋境。”
所谓京西南路,就大概是后世的湖北了。襄阳,就是京西南路的首府。
曹友闻继续道:“非但如此,桂帅还愿意出粮二十万石,羊万头,猪两万头,犒劳王上大军的征战之苦。”
这就是桂如渊的初步条件了。
如果赵朔答应的话,对于桂如渊来说,这场仙人关之战,就完全只是“小挫”而已,损失的兵马桂如渊完全可以通过纸面上的腾挪进行遮掩。
这些犒劳的物资更是不在话下,桂如渊凭四川的积储,轻而易举就能筹备出来。
然后,桂如渊再将真实情况告知史弥远,让开道路,请赵朔的兵马和平通过宋境。
如此一来,桂如渊可以继续安稳地做四川安抚置制使,曹友闻也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然而,赵朔怎么可能让他这么如愿?
“这就是你们的条件了?”赵朔的面上看不出喜怒,道:“格日勒,把我们的条件,也说一说吧。”
“是。”
格日勒道:“我方的条件主要有五条。其一,所有宋军俘虏,我们都登记了名姓。这些俘虏的家眷,宋国必须交出。”
曹友闻对这些俘虏及其家眷倒是无所谓,再说了,既然落到了赵朔手中,还能指望他吐出来不成?
他微微点头,道:“可以。我可以代桂帅答应此事。”
“其二,二十万石粮食够什么的?宋国必须向我军交付两百万石军粮。而且,这些军粮必须送到我们指定的所在!换句话说,从协议达成之日开始,我军征金所需的粮食,就全由大宋供应了。”
曹友闻微微咬牙,道:“倒也不是不行。您再说第三条。”
“第三条,将汉中地区,也就是宋国的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全部割让我国!非但如此,我们还要四川的剑门关!”
赵朔其实现在,仅仅占了一个凤州。郭宝玉现在有没有取西河州,赵朔也并不清楚。
而这个条件开出的土地,却是包括了五州三关在内的十几个州府,整个汉中之地!
非但如此,汉中再往南,就是四川的剑门关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中就包括了剑门关。此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比仙人关可要难打多了。
“不可!万万不可!”
曹友闻当时就急了,道:“桂帅仅仅是一个四川安抚置制使,绝无任何权力,割让大宋寸土。”
“而且,你们要的也太多了吧?利州东西路十几个州府,你们连两个都没打下来,就想全要!你们甚至还要剑门关!剑门关一失,我宋国的川蜀之地,岂不是任你们驰骋?”
格日勒却冷然一笑,道:“要的就是川蜀之地,任我们驰骋。别着急,听我说第四条。四川每年的赋税收入是三千多万贯吧?我们要四川每年收入的一半。”
“也就是说,自协议达成之日开始,宋国每年向我家王上,献上价值一千七百万贯的财物,如果以后宋国背约,我们就自己来取!”
一千七百万贯,如果在北宋初期,合成白银就是一千七百万两!
到了南宋,由于大规模推广湿法炼铜铜产量大增以及以银子缴纳岁币等原因,铜贱银贵,但现在也能合白银近七百万两了
而宋国当初向金国签订的屈辱的《嘉定协议》,不过是岁贡白银三十五万两,绢三十万匹,并且出犒军银三百万两。
完全可以说,这个协议能达成,就是从当初宋太祖建国以来,宋国赔款最多的一个协议!
而且是,远比之前的协议要高上十倍!
“你们真当,我宋国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了吗?”曹友闻听完勃然大怒,道:“虽然在仙人关,我四川主力损失不小。但是,完全可以从长江调兵,由夔门入川!四川山河险要,尔等想要四川的一半,恐怕会崩了一嘴牙!”
格日勒道:“你们尽可以试试。从长江调兵总是需要时间的吧?我还真想看看,到底是你们宋国调兵调的快,还是我们以大宋十万俘为巴鲁营攻得快,能不能攻下半个四川!我真想看看,南北两位官家,到底哪个更得四川民心!”
“这……这……”
格日勒这话,真是点到了曹友闻的死穴上、
对,大宋是可以紧急从长江调兵入川,四川险关无数,储备充足。如果是蒙古大军来袭,还真未必能占多大的便宜。
但是,这不是“北方的赵官家”来了吗?
能不能将四川动员起来,全力抵抗赵朔的进军,还真不好说。
曹友闻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冷汗,期期艾艾地道:“不……不管怎么说,此……此事太过重大,桂帅实在难以做主啊!”
“本来就没指望他做主。”
赵朔忽然开口道:“本王再说第五条吧,宋国皇帝赵昀下罪己诏,向天下臣民宣布,不该数典忘祖,联金抗蒙。从协议达成之日开始,要改弦更张,联蒙灭金!”
“什么?还……还要下罪己诏?”曹友闻面色大变,惊呼出声。
第182章 大宋虽败,精神胜利!
赵朔道:“当然。赵昀如果不下罪己诏,那我的《告宋国军民百姓书》不就白骂了吗?赵昀如果不下罪己诏,那此战双方近四万将士的牺牲,又是谁的错?总不能是我的错吧?”
“呃……”
在最初的愤怒、屈辱与震惊过后,曹友闻忽然冷静下来。
他到底愤怒什么呢?
他到底屈辱什么呢?
对,赵昀是大宋皇帝,他被逼着下《罪己诏》,表面上看就是整个大宋的屈辱,大宋所有臣民的屈辱。
但仔细想来,这是“北方赵官家”逼着“南方赵官家”下《罪己诏》啊!
老赵家内部的两个当家人,争个谁对谁错,关大宋臣民什么事?
甚至可以说,赵朔是让天下人看看,谁才配成为唯一的汉人“官家”?该感到愤怒和屈辱的只有赵昀而已,与其他人何干?
而且,赵朔既然开出这五个条件来,那就是赵朔和赵昀之间的事了。
答应不答应这五个条件,别说他曹友闻了,就是桂如渊都只能算一个小虾米。他就算再据以力争有什么用?
曹友闻深吸一口气,苦笑道:“看来大王这五个条件,只有朝廷才能定夺了,外臣充其量是进行转达而已。”
“你转达得要快。”
赵朔计算道:“从仙人关八百里加急到临安,大概是四日多一点,我宽限一些,就是五日。来回就是十日。再给赵昀三天的考虑时间,那就是十三日。中间要预防一些意外,我再宽限两日。这样吧,半个月。从明日开始计算,十五日内没有明确的答复,我就挥军攻入四川。”
“另外,为了表达桂如渊本人的诚意,两日内你们就必须从仙人关退兵。五日内,献粮二十万石,羊万只,猪三万头,前来犒军。如有逾期,我马上发兵进攻。只是到了那时候,我军取得更大的战果,那五个条件恐怕要加码了。”
“大王,这时间也太紧了!”
怕赵朔误会,曹友闻赶紧解释,道:“并非外臣有意拖延,实在是当初我大宋派了孟珙率一万忠顺军援金,现在就驻扎在汴梁。即便我大宋要改弦更张,联蒙灭金,孟珙的大军也来不及撤回来啊!”
赵朔却微微摇头,道:“那就是你们的事了。总而言之,两日内,你们要让出仙人关。五日内,我要看到二十万石粮食,一万只羊和三万头猪。半个月内,我要得到明确的答复。但凡有一条不按照本王说的做,我马上出兵,继续攻打宋国。”
“是,是,外臣马上将大王的旨意带回去。”
时间紧急,曹友闻匆匆离去,回仙人关去见桂如渊了。
桂如渊也没什么好办法。
他只能紧急派出两拨使者。
一拨使者去见汴梁的孟珙,让他早做准备。
其实孟珙的处境也不算太艰难。
他虽然驻扎汴梁,但金国总不会放心一支宋国强军驻扎在国都内。所以孟珙是在汴梁城外驻扎,麾下还有五千骑兵。
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后,一得到消息马上南下,金国未必拦得住他。
另外一拨使者,自然是向临安而来。
至于桂如渊从仙人关退兵,以及付出犒赏物资,倒不是什么难事。
格日勒说的对,经过仙人关大败,宋军士气极低,精兵也不能当精兵用了,他们只想离着赵朔的大军越远越好。
桂如渊下令退军的消息一出,宋军上下竟欢声雷动。
犒赏物资也不成问题,四川富庶,二十万石粮食仙人关里面就有,也就是牲畜需要几天的时间凑齐。
……
……
五日后,临安,皇宫内。
大宋皇帝赵昀,和六位宰执一起,商议大宋面临的这场致命危机。
原本宋国是有五位宰执:首相史弥远,以及郑清之、乔行简、薛极和葛洪。
最近又加了一个宰执。
宣缯,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其实,原本大宋的宰相班子里,除了葛洪这位四朝元老之外,无论郑清之、乔行简,还是薛极都是史弥远的人。
不过郑清之和乔行简只是亲近是史弥远而已。这两个人位列宰执之后,自然有自己的宰相风度,史弥远并不能如臂使指。
薛极倒是史弥远的绝对心腹,但只一个薛极也太孤单了些。
所以,史弥远让另外一个心腹宣缯也加入了宰执之列。如此一来,史弥远的权位堪称稳如泰山。
赵昀现在真是腻歪透了。
这些宰执之前说的多好,金国的潼关防线能阻住赵朔,那大宋的汉中防线更不在话下。
汉军防线是吴氏兄弟设计修建,大宋百年经营的坚固防线。金国全盛时期,以名将金兀术率领十万精锐金军都无法攻破。
赵朔如果不来进攻汉中防线还好,若来进攻,定能让他见识见识大宋的煌煌天威。
结果呢?
大宋的煌煌天威赵朔没见着,大宋的羸弱不堪倒是见识到了。
好么,这还没两个月呢,就歼灭了四川主力部队,攻破仙人关。眼看着,就要攻入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