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198节

  双方激战九日后,赵朔麾下的八旗军伤亡四千余人,终于攻破了杀金坪。

  又激战六日后,付出近三千人的伤亡,攻占了二隘。

  然后,仙人关的真面目才出现在赵朔的面前。

  举目望去,关两侧群峰耸立,排列若仙人,难怪此地以“仙人关”命名。

  一座雄关拔起而起,高约三丈,墙头每四隔丈设一座敌楼,楼内堆积着轰天雷与檑木等守城器械,随时可攻击靠近的敌军。

  最恶心的是,整道城池宽不过二十丈,北面城墙站上三四百名守军,就能堵个严严实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能称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还是只能硬打!

  道路太窄,攻城器械根本就摆不开,也只能增强武器的杀伤力了。

  赵朔又用了七天时间,将配重抛石车组装好。配重抛石车,加上三弓床弩,向着仙人关的城墙上猛轰!

  然后,趁着攻击的间歇,八旗各万户开始轮流攻城。就连夜间,抛石车和三弓床弩也不断袭扰,不给敌军趁夜修补城墙的机会

  激战十三日后,赵朔麾下的大军又死伤过三千,仙人关城墙也已经了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难以给守军提供太多的保护作用。

  最后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当夜晚间,三更天,仙人关内。

  “都准备好了吗?”桂如渊面色肃然,向曹友闻看来。

  曹友闻微微躬身,道:“准备好了。七方关、武休关的精兵都来了,再加上我带来的三万义勇、四万厢军,现在我军的精兵能达到九万。另外还有十万厢军在此,那就是十九万人。”

  虽然攻坚战一般来讲,对防守方有利。但是,赵朔用煤油加强版希腊火火烧杀金坪,用配重抛石车硬砸仙人关。

  宋军的伤亡着实不小。

  最近这一个多月里,宋国的精兵损失超过一万,厢军损失超过两万。好在曹友闻带着招募的三万义勇及时赶到,现在宋国在仙人关前线屯驻的精兵还是超过九万。

  曹友闻道:“现在已经有六万精兵,趁着夜色,登上了两侧的高山。只待桂帅一声令下,就全军举火。两座高山上的精兵向下猛冲,您率领主力部队从关内杀出,定能打赵朔一个措手不及!”

  桂如渊掰着手指算道:“赵朔麾下的汉军八旗,总共出现了六个万户的番号,这就是六万人。再加上赵朔的本部兵马,也就是七万多一点。这些日子,赵朔损兵折将不少,算他一万人。也就是说,他手中只剩下了六万精兵。”

  “而且,连绵征战,赵朔麾下大军,肯定甚是疲乏。我军兵多,轮换的也就多,比赵朔大军的体力更好。按说,今日夜袭,我军应该能赢的。”

  曹友闻满面都是兴奋之色,道:“那是自然。我军人数是赵朔的一倍,精兵数量也要多于他,还以逸待劳,焉有不胜之理?说到底,赵朔之所以攻城如此顺利,不过是靠的器械犀利罢了。如果真刀真枪的厮杀,他未必是我们的对手。”

  “说的也是,蒙古人夺了金国的抚昌桓三州的养马场,才能无往而不胜。而在这仙人关前,没有什么战马驰骋的机会,他应该占不了便宜。”

  “所以,时辰已到,桂帅快下令全军举火,开始反攻吧?”

  “呃……”

  桂如渊心中有些忐忑,算来算去,宋军都是赢面为多。但是,万一输了呢?

  赵朔攻城兵马展现的战力,着实让人吸一口冷气。曹友闻的解释是,那应该是赵朔最精锐的部队,八旗兵的平均战力肯定不可能如此强大。

  他说的,应该是对的吧?

  如果判断错了,四川精兵尽在于此,一旦战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当然,话说回来了,仗都打到这份儿上了,仙人关已不可守。

  桂如渊还能临阵变卦不成?

  桂如渊终于下定了决心,道:“传本帅的命令,全军举火!”

  “是!”

  曹友闻领命而去,

  不到半刻钟,仙人关城墙上,三百支火把几乎同时被点燃。

  紧跟着,

  仙人关内,仙人关南方的营寨内,三十万支火把,几乎同时燃烧起!

  陈仓道两侧的高山上,又是十二万支火把燃起!

  “杀鞑子!”

  “杀赵朔者,赏黄金万两!”

  “九十年前,吴王破金!今日,桂大帅破蒙啊!”

  ……

  宋军的呐喊声震耳欲聋,从仙人关内冲出,从两侧的高山上冲杀下来,向着赵朔的营地发动猛冲!

  这么多火把,自然也是曹友闻的小伎俩。

  每人两支火把,造成几十万大军的假象,令蒙古军心惊胆寒,一举建功!

  然而,曹友闻的这番布置,注定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赵朔麾下的主力部队,绝大多数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悍勇敢战之士。百战百胜的经历,更是给了他们超强的信心。他们从来不会畏惧敌军人数众多,只会嫌弃敌军的脑袋太少,不够立功的。

  府兵也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知道宋国的厢军是什么德行。再加上有八旗兵撑腰,也能维持着镇定。

  赵朔登上瞭塔,仔细观察后,更是勾嘴一笑,道:“有意思,宋人这是把我当太阳汗了啊!”

  当初成吉思汗领兵攻打太阳汗时,就是命令蒙古人点燃三堆篝火,打击太阳汗以及他麾下大军的信心的。

  宋军之计,和当初成吉思汗的计策,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旁边护卫的塔儿浑提醒,道:“就算宋人的火把有诈,人数也相当不少了,王上还需赶紧传令,我军到底该应对。”

  “嗯,宋军的人数的确不少,恐怕四川的主力部队都出动了。桂如渊这是要孤注一掷啊!”

  赵朔想了一下,道:“传本王的旨意,深夜乱战,难辨敌我。今夜各部不需出击,死守营寨即可。待到拂晓时分,再听本王的号令,全军出击,一战灭他宋国的四川主力!”

  “是!”

第180章 宋国:已老实,求放过

  其实,赵朔之前也没想到,这次向宋国强行借道,仗会打到这个地步。

  在历史记载中,拖雷强行借道挺容易的啊,没费太大力气,就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通过宋境,抵达金国境内。拖雷的损失,绝不会超过五千人。

  这次赵朔攻打仙人关,无论攻击杀金坪还是二隘、仙人关,都是硬仗,只能动用八旗军强攻,死伤超过了八千。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

  在历史记载中,张宣杀了蒙古的使者,拖雷直接率军攻打四川。

  桂如渊不知如何是好,消极抵抗。

  最后见势不妙,直接礼送拖雷的大军出境。

  这次张宣没杀赵朔的使者,大宋朝廷直接下达了“联金抗蒙”的命令。

  桂如渊得了明确的命令,可不得拼死抵抗吗?这才给赵朔带来了如巨大的伤亡。

  当然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他本来是借道,但是现在他打算占领汉中,并入自己的国土。

  汉中盆地四面环山,地形封闭且内部土地肥沃,有“小江南”、“鱼米之乡””之称。

  此地既能作为进攻四川的物资储备基地,又可依托险要地形构建防御体系。正所谓:“汉中为蜀之咽喉,无汉中则无蜀”。

  与汉中相比,八千的牺牲不算什么。

  甚至于,他会视南宋的态度决定接下来的方针。

  如果南宋还这样阻止他借道,那他就没必要管苟延残喘的金国了,直接全力攻打南宋。

  反正金国失去了战马,没了野战能力,不可能对他造成威胁。

  南宋不是喜欢跳吗?那就成全他们。

  而且,他虽然损失了八千多将士,但是府兵中的精锐可以迅速补充,甚至会让八旗战力变得更强。

  ……

  ……

  不得不说,曹友闻作为历史记载中的赫赫有名的大将,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他献的夜攻之计非常好。

  宋军如果白天从峡谷两侧的高山上向赵朔的大军进攻,因为山势陡峭的缘故,下山十分困难,会成为蒙古军的活靶子。

  而现在的黑夜中,宋军集体点火后,宣告威势后,又陡然间火把熄灭,向着山下袭去。

  蒙古军在黑夜中,根本不知宋军到了哪里。仓促放箭,根本就给宋军构不成多少伤亡。

  还有,厢军不但战力不强而且胆气颇弱,残酷的血战派恐怕不上用场。

  夜战只能看到一小片范围,厢军的士气不容易崩溃,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宋军人数的优势。

  雀盲症的问题也好解决。

  四川富庶,每年光上缴大宋朝廷的赋税,就高达三千多万贯,占了南宋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次曹友闻征集民间药方,花了大价钱以动物的肝脏和决明子为士兵治疗夜盲症。如今大部分宋国军人,夜间已能视物。

  曹友闻选的地方也非常好。

  从陕西攻汉中,无论走哪条路,都要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赵朔势必会分兵。

  赵朔二十万大军,凭四川的实力,无论怎样花样百出,都是无法战而胜之的。

  但是,赵朔分兵,就给了战而胜之的希望!

  完全可以说,曹友闻为了战胜赵朔的大军,不但自己已经竭尽才智,而且挖掘出了川军最大的潜力。

  曹友闻相信,当初吴玠兄弟凭借三万五千宋军,在仙人关击败了金兀术率领的十万金军精锐。

  那他曹友闻如今以近二十万大军,在仙人关击败赵朔的十万大军,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虽然此战的主帅是桂如渊,但对他曹友闻言听计从。他定能凭借此功飞黄腾达,使曹家重归先祖曹彬的辉煌时期。

  此时此刻,曹友闻站在仙人关城墙上,和桂如渊一起观看着战况。虽然黑夜中看不出什么,但是心中真是豪情万丈。

  此时此刻的黑夜中,激烈的厮杀刚刚开始。

  “杀赵朔,赏黄金万两!”

  “杀鞑子,保四川!”

  “冲啊!杀啊!一颗脑袋,赏十两银钱!”

  ……

  无数宋军从山上冲下,向着赵朔连绵的营寨杀去。又有无数士兵,从仙人关杀出,一部分向着赵朔前方的军营中冲杀,一部分冲向两方山脊,作为那六万精兵的后援部队。

  如果能看见的话,还真是势若排山倒海,勇不可当。

  然而,他们勇,赵朔的大军更勇!

  赵朔的大军作为训练有素的部队,虽然很少打过夜战,但对于夜战的训练并不缺少。

  呼呼呼!

  希腊火迅速将营寨前方堆积的柴薪引燃,给他们提供黑夜中急需的光亮。

首节 上一节 198/2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