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973节

  听着周德绒的话,住持子远伸出一根手指:

  “周县丞勿要怪罪,近些日子我寺中大量资金被借贷,寺中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财。”

  “但是为了城外的灾民,我大相国寺愿意捐出一千贯以及一百石粮食。”

  周德绒喝了口茶,啐了住持子远一脸叶子:

  “好的很。”

  “大相国寺当真是大气。”

  啪。

  茶杯都被他摔在地上:“你打发叫花子呢!”

  子远也不敢擦拭,只能唾面自干。

  “既然如此,我知道了,这就回报宋大官人去。”

  周德绒站起身来哼笑一声。

  不多说什么,直接出门。

  “周县丞,请留步。”

  住持子远一听到宋煊的名号,连忙让人伸手拦住周德绒。

  方丈惠海更是闭上眼睛。

  他不明白,明明可以把事情办的更加漂亮一些,在其余三个寺庙当中拔得头筹,让宋煊心生好感。

  这样才能进一步减少本寺的损失。

  可是一点点割肉,不仅没有诚意,还会让人心生厌恶。

  他们哪有什么经商头脑,就是仗着大相国寺这块地界好。

  每月有五次开市的机会,再加上香火钱,足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就算是栓条狗在这里,钱该挣来也就挣来了。

  “其实本寺实在是筹措不开这么多资金。”

  住持子远站起身来行礼道:

  “这样吧,本寺咬咬牙,愿意出一万贯以及三百石粮食协助官府赈灾。”

  周德绒回身瞥了他一眼:“你真以为大娘娘不知你大相国寺每月香火钱有多少吗?”

  “你真以为皇城司的人来大相国寺就是查抄辽国谍子那么简单吗?”

  住持子远抬起头来,有些惊讶的瞧着周德绒。

  皇城司是查谍子,但是把大相国寺的账本给查抄走了。

  这种事,绝对瞒不过大娘娘。

  周德绒说这话,足可以确信宋煊是在为大娘娘办差。

  “周县丞,我有一事不明,这赈灾之事,乃是开封府通判钟离瑾负责,如何能是宋状元负责呢?”

  “他啊,今日早上已经被大娘娘宣布不管此事,东京城外灾民全权由我家大官人统一赈济。”

  周德绒抻了抻自己的衣袖:“你想找人托情,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听了周德绒的解释,住持子远脸色微微一变。

  难不成又要出一次血了?

  可是好处又不是寺庙里得到的。

  “宋大官人何在啊?”

  子远决定还是要亲自与宋煊谈一谈,大相国寺就算是有钱,也不能像个无底洞一样被朝廷给吸走。

  周德绒哼笑一声:

  “大官人在巡河呢,你若去寻他便快些去,要不然等我回去统一汇报后,哼哼。”

  他说完就走了,子远也不敢阻拦。

  “师兄,官府太过分了!”

  “是啊。”

  “那可是咱们的钱。”

  “凭什么都给了官府去救灾。”

  “被禁军借走的钱都没还呢,如今又把赈灾的粮食打在我们的头上。”

  “要我说连一千贯都不要给,更不用说一万贯。”

  “好了。”

  子远安抚着这帮师兄弟们,让他们稍安勿躁。

  “方丈,您觉得此事该怎么办?”

  一直都在念经的老和尚,眉毛微微上扬:

  “佛曰,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无需过于看重,否则六根不清净,烦恼太多。”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不就是要配合官府吗?

  住持子远让吵闹的众人安静下来:

  “无论如何城外出现灾民,我大相国寺是该出钱出粮,但是也绝不能好名声都让官府给得了去,损失都是我们出的,却没有人宣扬。”

  “是啊,师兄,我们如何能做赔本的买卖?”

  “就算是大娘娘,她也得讲理啊!”

  子远其实上一次跟宋煊聊的时候,他心里很虚,但是又不甘心总是割肉喂鹰。

  谁愿意干这种事啊?

  “行了,都少说几句。”

  子远把众人都轰出去,让他们一个字都不要往外说。

  “师父,这事您到底怎么看啊?”

  “你们都着相了,被铜臭迷了眼。”

  老方丈叹了口气:

  “老衲也不想传承断了,可是你们若是再执迷不悟下去,大相国寺能吸纳其余僧人,也能让你们全都离开,永远不要跟官府做对。”

  子远表示自己记住了,但是他还是去寻宋煊了。

  钱是可以出,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尤其是黄河水用不了一两年就会决口。

  大相国寺在怎么富裕,那也是遭不住这种讨要的。

  一万贯还不满足,难不成要十万贯吗?

  宋煊在巡视河流。

  开封周边有着非常丰富的水网,直通东京的有汴河、蔡河、五仗河和金水河。

  尤其是汴河最为重要,每日的船只运输不计其数。

  汴河就被宋廷视为京城运输的生命线。

  早在北宋初期,宋太宗就曾感慨地说:

  “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

  北宋鼎盛时期,人口高达150万。

  当时京城民谚曰:“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

  太祖太宗二人在位要求汴河每年都要清淤,但是到了真宗时期,下面的官员请求三年一清淤。

  毕竟每年都要征调三十余县的民夫来做此事,可谓是劳民伤财。

  他听着一旁熟悉水道的船老大说。

  自京东外城上善门至泗洲淮口八百四十里,京师地势比泗州城高出十九丈四尺,河水下泄不畅,治理困难,干旱时节年内仅有半期通航。

  宋煊点点头,差人在前任的水图上标记,到时候在这里制作闸门用来控水。

  同样蔡河也是京城著名的河道。

  自京城戴楼门东广利水门入城缭绕城内,从陈州门普济水门出城,分为东西两支。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iu率领水军从蔡河入淮河抵达寿春。

  期间战乱,也有改道不通。

  直到柴荣疏导汴河,使得汴河水流入蔡河,畅通了陈、颍的漕运。

  北宋又导城西闵水入京城合于蔡河,自此蔡河、闵水连为一河,漕运大畅。

  如今蔡河也被称呼为惠民河。

  江淮等地的稻米、茶叶、盐巴全都是从这条河运来的。

  但是唯一的缺点是蔡河流程东京城人口疏密之地,河道狭窄。

  许多权贵都强占河道,建造花园亭榭。

  每逢京师大雨,蔡河水泄不畅,经常泛滥,周边变形苦不堪言。

  宋煊站在一旁瞧着那些奢华的亭楼,眉头微挑。

  开封县原来有被水淹的地方,他以前还真没注意到这里来。

  “记一下,此处侵占河道的建筑要全部拆除。”

  “是。”于高在一旁小心翼翼的记录下来。

  在这一片居住的人那可是非富即贵,大官人当真是要如此强硬吗?

  至于金水河没什么好去看的,此河是金明池的重要水源,因为是皇家园林,倒是没有多少人敢在这里私自搭建的。

  你的房子建造的比皇宫高,皇帝可以不管你。

  但是你要占皇家的私家园林,那就得找你聊聊了,这种地犯忌讳,也是你能用的?

  五丈河的主要是负责北方的漕运生命线,在宋太宗疏通和改称为广济河。

  只不过广济河的水不多,水也浅,容易被洪水冲毁了。

  大相国寺住持子远去寻宋煊,结果没找到。

  宋煊叫人先去登记这些占据惠民河的建筑都属于谁,一个个都查清楚了。

  待到摸查过后,县衙会出一个公告,要求他们统一时间拆掉。

  全都是私搭乱建,他们连“房本”都没有。

首节 上一节 973/10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