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970节

  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的。

  因为宋煊的这一整套政策下来,对于流民扑面而来啊的感受是:

  朝廷要我活命,还能让我挣钱的震撼感!

  灾民们背井离乡到了东京城,其实大多都知道厢军制度的。

  来了这里只能喝稀粥苟活。

  可是这位宋知县说接下来跟着他去修河,大家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工钱。

  上哪找这种好差事去?

  “大官人,是真的吗?”

  人群当中有人壮着胆子喊道。

  “当然是真的,我宋十二乃是天圣五年官家钦点的状元郎,说话一口吐沫一个钉。”

  赵祯很想说应该是一诺千金,但是他看向下面的流民,应该许多人都听不懂。

  自己又是何不食肉糜了。

  十二哥在民间许久,定然比朕知道该怎么同百姓们去打交道。

  “诸位,有什么冤屈直接去敲我开封县冤鼓就成,我给你解决。”

  “东京城谁不知道俺立地太岁的威名?”

  “状元郎。”

  “我听说过,还是连中三元呢。”

  “对对对,想起来了。”

  流民当中议论纷纷,又有一个灾民开口道:

  “大官人,小人叫刘敏,我们夫妻两个带两个孩子,都想去修河,可是苦于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怕被人拐走。”

  “这个问题问的好。”

  宋煊指了指旁边的官员道:“一会给他多盛一碗粥。”

  刘敏大喜过望,他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对于年幼的孩童,有老人照拂的是可以照拂,但是精力不够,我打算差人运来生石灰,先进行消毒。”

  “然后按照各自的县来区分大家划片,同乡之间也好有个照拂,尽量一家搭建一个窝棚以及专门的公厕。”

  宋煊让自己的声音大一些:

  “但是这些明显不够,所以我打算去国子监请一些学子过来,教授孩子们识字打发时间,帮忙照拂,等你们散工回来,一家团聚。”

  现场灾民对于宋煊的安排,颇有些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这还是家里闹灾,跑到京师乞活的无奈之举吗?

  如何待遇变得这般好了!

第382章 没听说过反向化缘的

  在大宋没有建立之前,滑州就是黄河决口的重灾区了。

  不说年年被淹,那也是稳当几年就被淹。

  许多老人不是第一次当灾民。

  德清军的士卒,就有不少是灾民。

  天圣元年的时候,黄河在滑州狠狠的决口了。

  上一次朝廷赈灾的事,大家也都历历在目。

  别说有工钱拿了,连果腹都做不到,甚至还要在炎热的午时修筑堤坝,那个时候都热死了许多人。

  现在宋状元提出来的条件,让这些灾民都不敢相信。

  这还是大宋吗?

  宋煊让众人消化了一下振奋的消息。

  百姓欢喜异常,甚至还有人流出泪来。

  “另外,卖儿卖女卖媳妇以及自卖之事,若是有发生的,三日内都送回来,要不然我用大宋律法来惩治你们。”

  “花了的钱,用你们的工钱补给他们,此番就不再追究了。”

  在大宋律法卖自己子女是要被判罚的。

  宋仁宗执政后期得知有这种事发生,还用自己的钱去赎回贫困家庭的子女。

  当然也充分尊重子女意见,没有找到原家庭或者不想与发卖自己父母重聚的孩童,那就送到官府专门的机构去照拂。

  宋煊说完之后,就安排县衙的吏员去按照滑州各县进行划分,尽量让他们同村的在一起,减少冲突矛盾。

  如今这个时代,就算是村子内部人家存在矛盾,但是遇到外事,乡人还是会团结在一起的。

  赵祯瞧着下面欢喜的百姓,他是头一次见到灾民。

  不得不说,许多人身上的衣服都破烂了。

  有的好衣服也是带着补丁,甚至许多人都赤裸着上身。

  “十二哥,灾民如此惨吗?”

  “这算不得惨,泡在黄河水里的尸体,肚子都泡炸了或者泡浮囊了,才叫惨呢。”

  “啊?”赵祯下意识的抓了下宋煊的衣袖:“那得是啥样啊?”

  没有亲眼见过的,很难想象这种情况。

  宋煊拍了拍他:

  “不必去想了,让更多幸存者活下来,才是你该考虑的事。”

  宋煊直接把卖石灰的行会会长给叫来,让他们在规划的地方去抛洒生石灰用来防范瘟疫发生。

  等货到位之后,再进行结算。

  会长自是拍着胸口保证一定把好石灰给送来。

  要是往年开封县被淹,他们的货物也都保不住。

  祥符县存货的商家,可是损失不小。

  生石灰全都让水给泡了,他们的伙计身上都长了红疹子。

  宋煊点点头,仔细回忆了一下生石灰,这种化学题还挺普遍的。

  氢氧化钙高温过后会形成氧化钙和水。

  但是在祥符县存储的那些生石灰遇水变成氢氧化钙,怕不是随着雨水一同被冲击走了。

  石灰水不是沉淀,且微溶于水,很难留存下来。

  “罢了。”

  宋煊随即摆手道:

  “若是祥符县知县想着去清理沟渠,兴许会为他们挽回些损失,但是陈知县不肯做,我也没法子,总不能逼着他去干吧。”

  生石灰行会会长也是点点头。

  虽然都是赤县知县,但是两个知县执政理念不同。

  宋大官人执政喜欢大刀阔斧,如今东京城百姓许多都对他心生畏惧。

  陈大官人嘛,那就是平平无奇。

  只要你不造反,他也就不管你。

  毕竟附郭京师,你干的越多,错的越多。

  没什么太大的错误,朝廷又有关系,你就等着被拔擢好了。

  没必要费那么大的心思。

  尤其东京城可是有百万人口,每日发生的事,不计其数。

  你作为知县,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事呢?

  平日里大家一般都上半天班的。

  唯有身居高位的文官才会干上一整天,还要晚上加班的。

  “宋大官人稍待,我这就回去通知他们。”

  “嗯。”

  宋煊又把粪行以及草行的会长都叫来。

  依旧是按照老规矩粪行在城外修建厕所,男女分开,然后粪便归他们所有。

  不是第一次合作了,粪行会长满口答应,表示一定会差人多建造一些的。

  要是放在以前,村里的百姓宁愿憋着也要把屎尿拉到自己的田间地头去。

  这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如今有了大官人的安排,他们也就能省出许多事来,光是每日收粪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

  粪行如何能不高兴?

  至于草行,宋煊打算给百姓建造临时窝棚。

  最好能顶到十一月,这样等他们返乡的时候,也能够有钱置办一下被水淹过的家里。

  总比住窝棚强。

  因为宋煊觉得他们住窝棚,是熬不过寒冷的冬天的。

  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极为发达,所以土地十分稀缺,富者广厦千万间,但是穷人连个蜗居之地都很难寻。

  村里有三间茅草屋的都算是少数。

  大多百姓多是一两间屋子。

  既要充当卧室,又要充当厨房,厅堂和厕所。

  “大官人,如今木材稀缺又贵,我能用竹竿给挑吗?”

  听着草行会长的话,宋煊倒是没着急应声:

  “虽说是临时属性,但是一旦下个小雨就给弄倒了,合适吗?”

  “倒不了。”

  草行会长拍着自己的胸脯表示,而且用竹子搭,还能避免地上打潮气往人身上反犯病。

  不会直接住在地上的,用竹子给架起来。

  “你先差人去给我搭一个,我看看效果。”

首节 上一节 970/10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