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疏通的沟渠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水流又卷了一些垃圾,很容易堵塞一些地方。
“十二哥,这大雨一直下,若是下一夜都不停歇,必然会导致黄河决口的。”
赵祯内心也是急切的不行,他万分盼望着大雨能够立即停止,不要再下了。
直到此时的王曙也觉得自己无法回家,一时间眯着眼睛:
“宋状元,雨不停,东京城周遭的百姓怕是要遭殃了。”
“你们都问我,我也不知道大雨什么时候停啊。”
宋煊摊手道:
“我真的是从街边算卦的人那里得知的,会下大雨,并不是我自己算出来的。”
“若是侥幸黄河不决口,那么王中丞想要抓住杀害女婿凶手的机会就会变大。”
“我斩断无忧洞两指的机会也会变大。”
“无论怎么讲,下一场大雨,优势在我啊!”
宋煊的话,并没有安慰到他们二人。
王曙虽然想要为他女婿报仇雪恨,但也不乐于见到黄河决口。
那影响的就不是一两个人,成千上万那都算是影响极小了。
“我准备待到雨停歇后,派人盯着那些井口,瞧那些从无忧洞爬出来的人,会奔着哪里去躲避。”
“这场大雨来的突然,说不准就有无忧洞的人无法撤退,被淹死在地下通道里。”
“但愿吧。”
王曙坐在椅子上,打了几个喷嚏,又裹紧毯子。
今夜怕是要睡在这里。
宋煊吩咐人去弄大锅饭,好在是开席后,四司人并没有把家伙事都给撤走。
毕竟官府还要对汴河等清淤,今后还有大买卖在这里,绝不能轻易放手。
这也方便了县衙里的人去煮大锅饭。
赵祯站在屋子里,瞧着院子里的水都开始聚集起来,有人在往外舀水,街上的水都没了脚脖子里。
这说明排水缓慢,汴河水位在不断的上涨。
宋煊站在门口早就看累了:
“我还是头一次瞧见如此大的雨。”
“十二哥在家乡没有经历过这种大雨吗?”
“倒是没有。”
宋煊坐在椅子上,感受着外面的阴寒之气:
“这下好了,幸亏官家先前没有管求雨的事,要不然下大雨的锅还要扣在你的头上。”
赵祯闻言精神一振,一时间心情十分复杂。
要不是十二哥,这口黑锅朕怕是真的要背上了。
现在赵祯都开始怀疑,司天监与翰林天文院是不是暗中勾结好了,故意给朕错误的预测。
帮助大娘娘来尽可能的缓解朕亲政的时间?
自从赵祯得知真相后,他现在思考的方向都不一样了。
那就是大娘娘总是在竭力的不让他亲政,好自己独掌大权的存在。
目前的情况,赵祯想的不无道理,刘娥确实是这么做的。
大雨还在下。
街头戴着斗篷穿着蓑衣的马六忍不住吹口热气,这天儿也太冷了。
要不是为了当官,在宋煊面前立功。
没毛大虫马六才不愿意亲自监守,准备查出无忧洞玄武堂的所在地。
他相信,像这样的大雨,定然会有人从地下出来,跑到玄武堂去报信。
第375章 出发,灭贼
许是雨下的越来越大。
马六透过雨幕看见从井口爬出来一个人。
但是这人身上穿的衣服并不华丽,马六有些迟疑要不要跟着。
毕竟祥符县的积水越来越大。
他若是不早点出来,再想要从井口爬出来,那就是痴心妄想。
好在是有梯子,紧接着又出来一个人。
几个人在井口相互帮助,倒是在搀扶同一个人站稳。
那个人这个时候还戴着面具。
一下子就让马六精神起来了。
众人相互搀扶,走在没过大腿根的积水,艰难的往前走着。
马六搓了搓手,努力压抑住自己想要跳起来的心。
只要查明了他们的老巢。
“老子也能当官了。”
马六压低斗笠,进入雨中,尾随而去。
宋煊给他画大饼,让马六难掩心中的激动。
此时的开封县衙内。
熬粥早就完成了。
宋煊拿着勺子喝着浓稠的肉粥,倒是不着急填饱肚子。
“嘶哈。”
赵祯被烫了一下,又吐在碗中。
一旁的宦官杨玉珍连忙帮忙给扇扇。
“十二哥,这大雨若是不停歇,黄河决口,不说安置灾民,这东京城内的米价就会上涨,到时候百姓就更加吃不起饭了。”
赵祯颇为忧愁的道:
“就算十二哥在官府的布告上建议百姓提前准备大米,可我认为没有几个人会听从的。”
“不错。”王曙也在一旁附和道:
“天灾频发,特别是洪水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不说来年绝收,光是让眼前的灾民渡过难关,朝廷就会陷入极大的困顿。”
“就算朝廷要赈灾,可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储备。”
“许多商人都会趁机哄抬粮价,趁火打劫,百姓因粮食短缺,在东京城想要吃树皮都没得机会。”
“宋状元,此大雨一直下,怕是漏泽园的角落都会被尸体填满的。”
王曙这样说,让赵祯更加忧心忡忡。
他接受的第二条教育就是不能让百姓暴动。
维稳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朝廷也不会总是搞诏安的动作。
你在大宋被诏安,说明你有统战价值。
赵祯放下手中的汤匙:
“朝廷不能让百姓饿死,必然会赈灾,我手里也没有几个钱,想要买米赈灾,粮价上涨我也买不了多少的。”
樊楼虽然被刘从德许诺分润利润,可是这才多少时间,哪有多少钱呢?
这无底洞根本就填不满的。
今后还要不要跟辽国人做买卖,挣更多的军费了?
“如此困局,也只能让宋状元出手,让他依靠着立地太岁的威名,设定价格上限,对随意涨价的商人进行惩罚。”
“朝廷的粮仓在缓慢的往外出粮,维持大量百姓果腹的现实。”
王曙吹了口肉粥:
“只不过此法治标不治本,最后还需要强有力的官吏抑制住粮价疯狂上涨。”
听了王曙老成持重的思路,赵祯急切的问道:
“十二哥,你可以做到吗?”
面对赵祯真诚的发问,宋煊摇头:
“抱歉,我不可以做到。”
“啊?”
这下子连王曙都惊的喝不下肉粥了。
他觉得依照宋煊目前的手腕与威名,虽然较难,可是万一能做到呢?
王曙看着宋煊:“以你宋十二立地太岁的威名,怎么会做不到呢?”
“王中丞,商人追逐利润这是人之常情,就算官府出面抑制粮价,当真能抑制得住吗?”
宋煊指了指樊楼的方向:
“连樊楼都要靠走私酒水挣钱,难道粮商就不会偷偷卖高价吗?”
“百姓为了不饿死,只能忍受着高价粮食。”
王曙也知道这种事是不可避免的。
官府要求卖这个价格,粮商可以明面上卖。
然后大量百姓去排队购买。
人家限量怎么你有什么办法?
粮商就卖那么一会,买不到你就不要抱怨,最终受灾的还是百姓。
“可是,若是放任不管?”
赵祯抿了抿嘴:
“怕是要让许多饿肚子的百姓都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