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府。
林夫人还在佛前念经,手里攥着佛珠。
“夫人,我回来了。”
林泉跪在蒲团上。
林夫人这才停止念经的动作:
“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回夫人到话,没命社的人很贪心,先前他们以为杀到是寻常人,要价不高。”
“但是得知是宋煊后,一千两黄金根本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要价五千两黄金。”
“五千两?”
林夫人的声音下意识的提高了。
要是老老实实的给宋煊交税,这五千两的九牛一毛都用不到。
现在搞成这个样子,沉默成本越来越高。
“这伙人倒是真的贪心的很。”
林泉又给林夫人详细讲解了没命社的担忧,以及行动的困难程度,着实渲染了一下杀宋煊的后果。
杀官从来都不是小事,等同于造反。
“那一千两黄金你给他们了?”
“给了,他们只当作定金,三日内要付剩下的四千两黄金,否则就不会继续干这个活了。”
林泉脸上带着纠结之色:
“夫人,我们已经拉弓了,哪还有回头箭呐?”
“是啊。”
林夫人也是无奈的长叹一口气。
五千两就五千两。
总比被宋煊真的要靠着给林坤定罪,抄没家产要强上许多。
林家这么多年从朝廷薅来的积蓄,绝不能让朝廷给拿回去。
否则这么多年的努力以及心血全都白费了。
既然宋煊想要我的家产,那我就要他死!
“明天夜里吧。”
林夫人又轻声开口道:
“我会给你钥匙,去地窖里数清楚了,然后再搬上来,为了避免人多嘴杂泄漏了秘密,全都由你一个人操作。”
“多谢夫人的信任。”
林泉当即给佛像磕头:
“我定然不会私自拿一文钱揣进我的口袋里去的。”
“罢了罢了。”
林夫人也是头一次下“杀了么订单”。
因为以往她在大娘娘身边,谁不会给她几分薄面?
她着实未曾想到宋煊会做的如此过火!
杀了他,也是被逼无奈。
相比于要罚没家产的事,再多花一千两黄金也是值得的。
林泉也是拜了拜佛祖,祈求能够保佑自己顺顺利利的。
杀官这种大事。
他不得不为自己多留后路,到时候为了避免追查,少不的自己就要被灭口的。
要钱,也是为了家里人着想。
五千两黄金,杀一个大宋目前最有前途的状元,想必也够真实了!
反正林家都有钱!
玉清宫内。
赵祯翻来覆去的有些睡不着觉。
不是查获大相国寺等账目而兴奋,而是心疼那些被逼的家破人亡的百姓。
大相国寺把信众供奉的巨额香火钱,以及朝廷赏赐给他们的田地为放贷本金。
有点资本的百姓商人用田宅、铺子作为抵押,没有的用自己作为抵押,到时候称为寺奴。
催收手段温和点的,要用武僧出去讨债,若是还有人不还钱,就用没命社。
这些账目支出全都记载了结果,要么就是卖女为娼妓,要么就是被强占后自缢,成了坏账。
赵祯眼睛瞪着极大,因为他也是赐给过大相国寺田地的。
结果这些田地,全都成了大相国寺害死百姓的助力。
这让赵祯心里难受的根本就睡不着觉。
本来以为是好事呢,结果被执行的如此之坏。
放他这个年轻的王朝统治者身上,当然是不好受的。
就那么瞪着眼睛,直到天亮。
天亮之后,赵祯亲自挑选了几个账本,这还是他不曾全部看过来的场景。
然后直接去了开封县衙等着宋煊。
宋煊上班那也不是一个老实孩子,整个县衙都是他说了算,上班晚去那实在是太正常了。
待到被班峰等人护卫着接回来后,他才瞧见赵祯早早就在那里处理县衙事物。
宋煊瞧见赵祯一抬头眼圈都出来了:
“六哥儿,不是叫你禁欲吗?”
“十二哥,我这是没睡好。”
赵祯努努嘴,让宋煊瞧瞧他带过来的账本。
宋煊拿起账簿仔细看了看,反正就是大相国寺的高利贷钱数。
好家伙,这才八月份,就有九十万贯的支出。
果然。
如此巨额的数目在有钱人眼里就是一个数字,他们早就麻木了。
毕竟东京城普通打工人,一个月能挣三、四贯就算不错了。
技术工种会挣的更高一些。
可是每月三四贯与十多万贯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果然,还是放高利贷更加挣钱啊。”
宋煊继续翻着细节:“怎么,就因为这件事,一夜都没有睡啊?”
“是啊。”赵祯叹了口气:
“十二哥,我一想到我赐给寺庙的田地,成为这些僧人收割我大宋百姓脖子上的镰刀的一份子,我就觉得生气。”
“有什么可气的?”
宋煊不紧不慢的道:
“反正从先帝那里就赐田了,又不是你创造的。”
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对于和尚并不是那么感冒,并且经历过周世宗灭佛,是受到过影响的。
但是真宗皇帝不一样,他是儒释道三家都用的。
赐田可是由他开始的。
“问题早就存在,只不过是刚刚被你发现罢了。”
“现在又没有到亡国的那地步,直接教训他们就成。”
“可是我心里就是过不去这道坎。”
宋煊核对了一下,大相国寺追债那也是能置人于死地的:
“那行,我有个法子。”
“什么法子?”
赵祯眼里冒出期待之色。
宋煊也是暗暗叹了口气:
“到底是我经验不足冲动行事,应该先派人去集体借贷的,趁着皇城司没有查抄之前,必然会更方便的借贷,现在他们还是有疑心的。”
赵祯听着宋煊的话,一时间有些不解。
派人去借贷?
宋煊先前只是让自己老丈人去薅羊毛,能薅多少是多少,并没有告知外人。
“对。”
宋煊合上账册:
“不过我得假借官家的名声了。”
“十二哥想做什么?”
“短时间内借贷,我去找一波禁军,就说官家要挑选亲卫,让他们去借贷,五五分成。”
“能借出多少是他们的本事,连带着一半的钱财以及借据都送到枢密院去。”
“可是借钱不要还的吗?”赵祯脸上不解。
“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要还?”
“啊?”
“到时候朝廷出一道政策,规范高利贷的利率,比这个高的全都作废,如此一来,也算是官家给手底下的兄弟们发一波福利了。”
“还能这样?”
赵祯不理解宋煊的操作,哪有欠钱不还的?
这种事在大宋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商业发达,更注重口碑与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