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693节

  “真宗朝编《册府元龟》时,序文明言五代乱离,典籍散佚十之七八——按贾公之论,莫非先帝也在诋毁本朝文治?”

  贾昌朝额头当即就见了汗。

  孙奭看看自己的得意门生脸上出汗,再瞧着一脸正气的宋煊。

  果然自己想的没错,宋煊的学习方法,即使推广了,那也是有天赋的人才能学的会。

  其余大部分都是没有天赋的。

  孙瑜本来十分钦佩贾昌朝,认为他是接替自己父亲衣钵最优秀的学生。

  如今竟然被宋煊反问的毫无招架之力。

  孙瑜一时间有些怀疑贾昌朝的能力。

  他当真能接替自己父亲的衣钵吗?

  毕竟若是无法在皇帝身边站稳脚跟,只会连累自家老爹的形象。

  举荐与被举荐是要有着紧密联系的,就相当于保人。

  一旦出了问题,是有着极大的连带责任。

  宋煊瞥了大儒孙奭一眼:

  “您徒弟还得多加练习,就这种辩论,三言两语都说不出来,连颠倒黑白为自己做论证都不行。”

  孙奭不明白宋煊眼神里那么多含义,但是却明白一个意思。

  那就是宋煊觉得自己这个弟子在辩论方面是有些菜的。

  孙奭知道宋煊当年前往洛阳游学,以一敌三,说的洛阳书院学子哑口无言,纷纷溃散。

  贾昌朝擦了擦脸上的热汗,他抬头看了宋煊一眼。

  不愧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嘴皮子就是利索。

  今日事发突然,你等我回去细细思索,定然能够想出你言语当中的漏洞。

  “贾公可是还有什么疑问?”

  宋煊见现场有些沉闷:“我可以主动解答的。”

  “不必了。”贾昌朝脖子扭向一旁:“我自是回去细细思索。”

  “那你可要快速拿来笔墨记录下来,你又没有张方平过目不忘的本事,若是记忆出现错误,再怎么思索,也是走了歪路。”

  听着宋煊揶揄的话,贾昌朝袖子甩了半截,终究是请孙瑜拿来笔墨,他好细细记录下来。

  贾昌朝唯有生着窝囊气,瞧着宋煊告辞。

  孙奭确实叹了口气,瞧着贾昌朝道:

  “子明,今后莫要如此冲动。”

  “老师,我学艺不精,让您丢脸了。”

  “这有什么可丢脸的?”

  大儒孙奭摸着胡须发出爽朗的笑声:

  “天下能辩论过宋十二的人,怕是还没有出生呢。”

  “你贾子明尚且能与他斗争三回不落下风,自是可以流传美名的。”

  “啊?”

  贾昌朝没想到夫子还能另外找角度夸赞自己,他登时变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毕竟方才被宋煊给诘问,相当丢面。

  “你在京师为官,宋煊他想要招纳夫子教授学生,你可以拿着这个借口,时不时的前往与他交流。”

  孙奭丝毫没有打击贾昌朝: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自是可以发现他言语当中的漏洞,将来好与他再次交锋!”

第316章 大官人的恩情还不完

  “老师,您说的话我没明白什么意思。”

  孙奭给贾昌朝说了一下宋煊要给自己部下的孩童专门搞一个私塾的事,今日来就是想要找自己来问一问。

  “什么?”

  贾昌朝大怒:

  “让我去给一帮吏员之子讲课?”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贾昌朝没有被孙奭举荐前,可是在国子监讲课。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

  那人家的父母非富即贵不说,就算最次那也是武将之子。

  现在我都升官了,脱离了国子监,结果要去给一帮吏员之子讲课。

  这不是越干越回去了吗?

  不说国子监那群师生如何看我,就说朝中同僚知道了,也必然会耻笑。

  孙奭瞧着自己的学生如此巨大的反应,贾昌朝连忙道歉。

  他只是摆摆手:“方才我说的话,你是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老师,我不明白。”

  孙奭站起身来,瞧着屋子外面,听着蝉鸣:

  “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则兆民幸甚。”

  “那些吏员之子便不是大宋子民了吗?”

  “难道你贾昌朝也是一直都觉得自己出身名门望族,所以才看不起天下人?”

  “学生不敢。”

  贾昌朝连忙躬身道。

  “别忘了,你是怎么进入官场的。”

  贾昌朝面色有些通红。

  毕竟是靠着拍皇帝马屁才有机会获取同进士。

  像他这种出身之人,天生就要比宋煊这类正经八百考中进士的人,要矮上一头。

  在官场上,厮混多年,都不如进士科提拔的快。

  文人相轻可不是平白无故的。

  贾昌朝很注重自己如今的身份,继承了孙奭的衣钵,所以当宋煊提出来应天四句后,他是十分嫉妒的。

  凭什么我们循规蹈矩学习几十年,他还没有进入官场,就靠着几句嚷嚷的话,就能当上儒学领袖?

  凭什么?

  更何况以权势欺压学术,自古有之。

  从大宋开始,儒家就开始宗教化了。

  无论是秦应还是贾昌朝此举实在正常。

  他们不说直接给你来个烈火焚身净化思想,那也是无穷无尽的打压!

  如此才能取得儒家正统的解释权在自己手中。

  孙奭叹了口气:

  “子明,我听大相国寺的僧人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但是宋十二的学识不在你之下,没必要与他交恶的。”

  “官场之上,有些人不是你此时打压打压,他将来就不会位居你之上的。”

  听了孙奭的话,贾昌朝脸色红一阵青一阵的:

  “不是,不是。”

  “老师,我没有那个意思。”

  “就是觉得他公然提出应天四句实在是过于狂妄了。”

  训诂学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

  所以一些儒学经典的最终解释权可都是在他们手中。

  现在宋煊提出为继往圣绝学,那就是他宋煊想要最终解释权。

  这不是公然撼动他们的根基,又是什么?

  贾昌朝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如此不重视这个问题。

  还是他老了,不在乎这个了?

  “他狂妄也好,不狂妄也罢,全都是为了鼓舞士子们努力进学。”

  孙奭瞧着脸色微变的贾昌朝:

  “我让你去帮帮他,也是为了你将来铺路,我退下后,在朝中日后还有谁能提拔你?”

  “虽然得了我的举荐,可你如今只是个试中书。”

  孙奭言外之意好理解。

  这个试用期要是不合格,那你就继续回到国子监说书。

  况且你十年前入仕便是一个正九品的县主簿。

  如今也不过是个正八品的国子监说书。

  想要往上爬,很难的。

  宋煊前途光明。

  旁人不清楚皇帝的想法,孙奭能不清楚吗?

  他可以肯定当今官家今后定然会重用宋煊的。

  不说以后,就算是今日官家对于宋煊的关注度也极高。

  但是有些话,孙奭也不能说的那么明白。

  若是自己这个弟子没有悟透,反倒是大嘴巴说出去,那就更会惹了麻烦。

  “你好好想想吧。”

  “是。”贾昌朝恭恭敬敬的回了一句:“学生还有一个疑问。”

  “说。”

  “老师给宋煊举荐了谁去私塾当夫子?”

首节 上一节 693/10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