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352节

  天子明天就要起驾回洛阳了,从天子的各种安排来看,他在短期内不会考虑迁都,这无疑背叛之前的承诺,让关陇贵族们极为不满,元孝矩的压力极大。

  痛定思痛,元孝矩决定在萧夏身上加大押注,这就是让元敏去江南的背景。

  “晋王的下一步必然是想收回江淮其他六郡以及襄阳,你告诉晋王,我们元家可以在襄阳郡与他合作。”

  元敏迟疑一下问道:“家主,确定是元家。而不是关陇贵族?”

  元孝矩摇摇头,“当然是元家,这次天子出尔反尔,不提迁都长安之事,大家对我意见都很大,我押注晋王,很多家族都不愿跟了,反而跟独孤家押注李渊,我们元家没有退路了,只能加大赌注,一定要助晋王上位。”

  “家主,关陇贵族分裂了吗?”

  “分裂倒不至于,只是不像以前那样团结了,每个家族都各有想法,很难再拧成一股绳,我也不想强求别人跟我押注晋王。”

  “侄儿明白了!”

  “去吧!和罗士信一起南下,把我的信交给晋王。”

  五天后,罗士信也率领大军离开长安,返回襄阳,同行还有一百多名招募的官员和他们家眷,他们坐在马车,带着老人和孩子,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当然,一百多名官员只是一部分,还有不少官员家中有事,只能自己去江南,他们也领到了百两银子的盘缠。

  这些日子,萧夏一直在长江北岸,疏导江阳县数十万百姓是目前江南道官府的重中之重,江阳县内生存环境的恶劣和肮脏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一旦瘟疫爆发,江南道都会遭遇灭顶之灾。

  这次萧夏破天荒采决定用强制手段安置江阳县的三十万难民,其中前往建安郡十万人,用抽签方式决定,只要抽中了就必须去。

  萧夏采用了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大棒就是强制,胡萝卜就是给予十万移民十年的免税,同时给予每户三石粮食的补助。

  另外还修建了大量房舍和村落,准备了大量土地,人口不足一直是建安郡上下的最大心病,这次所有官府一起动员,用最大的诚意欢迎新移民到来。

  十天前,一共两万八千户移民抽中了南下签,立刻开始了南下。

  码头上,数千百姓正在上船,拖家带口,哭哭啼啼,被军队强行押送着南下,三百艘万石大船陆续把十万难民送去了闽县,已经到了后期。

  萧夏站在高处,注视着最后一批百姓上了大船。

第631章 不谋而合

  萧夏进入了江阳城,城内已经完全空了,所有难民都转移去了江南,其中十万人被强制送去建安郡,其余难民则被按照在鄱阳湖周围地带。

  数千士兵正在城内进行清理,所有垃圾被清理出来后,将被一把火烧掉,然后挖深坑填埋。

  整个江阳城弥漫着生石灰的气味,萧夏站在城头上注视这座新建的县城,原本是用来安置工匠,现在成了难民之城。

  不过在全面清理后,萧夏还是要把江阳县作为工匠之城,方便管理,以保证很多重大军事武器不泄密。

  巡视了江阳城,萧夏随即又在江都郡新任刺史萧瑀的陪同下来到了江都城。

  江都城也同样涌入了大量难民,使江都城显得比从前混乱了很多,治安也日益严峻。

  萧瑀给萧夏介绍道:“我们目前已开始全面登记难民,如果已经在江都城购置产业,那么可以进行户籍登记,其他难民在登记结束后,一并交给尚书行台。”

  一开始萧夏也考虑难民的意愿,想去哪里不想去哪里?尽量人性化一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民数量越来越多,萧夏的心也越来越硬,基本上都是用抽签手段安置难民,抽到哪里就是哪里,没有选择余地了。

  萧夏点点头道:“要尽快,我也在考虑总管府回归江都了。”

  “全部回归吗?”

  萧夏摇摇头,“一部分,军政回归,其他涉及技术、文教之类依旧留在京口。”

  统治中心放在长江南岸属于防守状态,一旦从江南迁到江北,就意味着从防守转向进攻了。

  “殿下,卑职还听说一件事,杜伏威势力已经控制下邳郡了,下一步恐怕就是吞并彭城郡,会危及我们的煤场。”

  萧夏笑了笑道:“我就在等他吞并彭城郡,要不然我怎么出兵呢?”

  萧瑀沉思片刻缓缓道:“天子恐怕不会给殿下机会,他会派人来剿匪,一旦朝廷军队到来,恐怕又会导致大量难民南逃,殿下不如主动一些,彭城郡有没有乱匪还不是殿下说了算?”

  萧夏点点头,萧瑀这个建议不错,自己确实有点保守了,太顾忌朝廷的感受也没有必要。

  “多些三叔提醒,我考虑一下吧!”

  萧夏回到江都,立刻召集资政堂合议,一共五名幕僚资政,高颎、刘文静、萧琮、裴文安、张云秋。

  “各位,我刚得到消息,杜伏威已经夺取了下邳郡,最西北的良城县驻军五千人,距离我们煤场已不足一百里,我考虑出兵剿灭杜伏威,想听听各位的意见!”

  高颎缓缓道:“老臣还是之前的意见,如果殿下只想做一方枭雄,志不在天下,那可以随心所欲,可如果殿下志在天下,就得按照规矩来,下邳郡也好,东海郡也好,彭城郡也好,都不在殿下的管辖范围内,那么殿下想出兵,就必须得到天子的同意,老臣还是建议先向天子申请。”

  刘文静也道:“殿下,卑职赞成高阁老的思路,我们不缺那点土地,如果殿下只是想剿灭杜伏威,那也可以,剿灭了杜伏威后,撤军回淮河以南,但殿下愿意放弃下邳三郡吗?所以我也建议殿下先向天子请示,把事情做得合理合法,不要给别人落口实。”

  萧夏眉头一皱道:“如果事事都要合理合法,那如果天子下旨削藩,我抗旨不遵,那不就所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萧琮微微笑道:“问题是天子不会这样做,也不敢下旨削藩,他很清楚后果风险,当然殿下也不必太束手束脚,有些事情该做还得做,只是不要落下口实就行了。”

  裴文安也道:“殿下,大家的意见都一致,要攻打杜伏威,先向天子和朝廷请示,然后再出兵,至于朝廷同不同意,其实并不重要,”

  几个资政幕僚的态度听起来好像一致,但实际上不一样,高颎是希望萧夏严格遵从朝廷规矩,如果朝廷不同意就不要出兵,刘文静则务实一点,一方面剿匪结束后要撤军,但另一面又要实际控制下邳三郡。

  萧琮和裴文安就更务实了,只要走流程,朝廷同不同意都无所谓。

  萧夏见张云秋一直不吭声,知道他也有想法,便不再多说什么,点点头道:“我先向朝廷和天子申请吧!至于打不打再看情况。”

  众人散去,萧夏留下了张云秋,笑道:“使君有什么想法?”

  张云秋笑道:“我的思路只能私下给殿下说,不能公开说出来!”

  “使君请说!”

  张云秋缓缓道:“殿下可以从虞世基着手,让虞世基替我们说话,无非是花点钱财而已。”

  萧夏点点头,“我明白了,多谢使君!”

  这时,士兵在门口道:“殿下,刘令台求见!”

  “请进!”

  张云秋先告辞走了,片刻,刘文静走了进来,躬身行一礼,“殿下,卑职刚才的建议尚未言尽。”

  萧夏估计因为高颎在,所以刘文静有些话不好说,要单独和自己谈。

  “使君请坐下说!”

  刘文静坐下,缓缓道:“殿下要剿灭杜伏威是怎么考虑的,是怕他破坏煤田,还是担心他坐大?”

  “两者都有!”

  “其实卑职倒觉得殿下不要急于出手,耐心等待,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不过是癣疥之疾,不用太把他们放在心上,殿下应该盯住朝廷和关陇贵族的矛盾,如果天子不肯迁都回长安,违反了他和关陇贵族之间达成的协议,关陇贵族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很能会直接造反,甚至会政变。

  另外,还有突厥势力也一直在等待机会,他们也能影响到整个北方局势,殿下也不能把他们忽视了。”

  萧夏默默点头,不得不说,刘文静的现在的建议更加高瞻远瞩。

  沉思良久,萧夏道:“杜伏威之事我可以听取使君意见放一放,但我现在确实想把襄阳和江淮六郡拿下来,使君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刘文静微微笑道:“这就得靠政治手腕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天子不肯,而是朝廷不答应,卑职听说虞世基此人极贪贿赂,如果殿下把他买通了,襄阳我不知道,但至少江淮六郡这种非战略要地,可以唾手可得。”

  萧夏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想到刘文静竟然和张云秋的建议不谋而合。

第632章 江淮新军

  就在天子收复长安的同时,杜伏威也全面夺取下邳郡,他亲自率领三万大军夺取了下邳郡治宿豫县,又分别派军队进驻下邳县、郯县、良城县、徐城县和夏丘县等地。

  杜伏威随即将元帅府迁到了宿豫县,并下令免除下邳郡百姓税赋,赢得全郡百姓的欢迎。

  杜伏威的军师叫做徐良,出身东海徐家,是一名屡试不中的落第士子,在他的建议下,杜伏威也学会了萧夏的手段,削减税赋收取民心,同时控制盐源,用盐利来养军。

  徐良反对杜伏威把元帅府迁到下邳郡,这里距离江都郡太近了,只隔一条淮河,一旦江南道总管府北迁,江南隋军必然会首当其冲打击杜伏威。

  但这次徐良劝说没有用,杜伏威还是坚持将元帅府迁到下邳郡。

  下午,徐良匆匆走进杜伏威的官房,“大帅找我?”

  杜伏威指指桌上一封信道:“这是李子通写来的,他想与我合并,我不懂他是何意?”

  徐良看了看信,也着实有些不解道:“李子通在汝阴郡好好的,他怎么会想到合并,难道是他得到了什么消息?”

  “我不管他得到了什么消息,我就想问问军师,我们能否合并?”

  徐良感觉杜伏威有点动心了,便缓缓道:“元帅,合并也有讲究的,谁为主,谁为次,兵力、粮草之类怎么归属,这里面有很多涉及利益的事情要谈清楚。”

  杜伏威点点头,“所以我想让军师跑一趟汝阴县,和对方谈一谈,我觉得如果能合并,当然是好事!”

  “元帅,李子通为人奸诈.”

  “军师去谈一谈吧!”

  徐良见杜伏威心意已定,只得点点头,“好吧!卑职今天就出发。”

  几天后,徐良来到了汝阴县,见到了汝阴郡王李子通,但出乎徐良意料的是,居然有一名西隋官员和李子通一起接见了他。

  李子通眯眼笑道:“我给徐军师介绍一下,这位是西隋的礼部尚书!”

  西隋官员微微笑道:“在下杨积善!”

  杨积善在兄长杨玄感死后也投降了西隋,出任汉川郡刺史,这次西隋皇族南逃,他因为接待有功,被升为西隋礼部尚书,西隋天子杨勇便派他来整合中原各个割据势力,要求他们继续效忠西隋。

  在中原各个割据势力中,最效忠西隋的势力便是李子通,原因也很简单,李子通手下的两员悍将伍氏兄弟便曾经是天子杨勇的心腹。

  杨勇本想把伍氏兄弟召回去,但没想到李子通竟然对西隋十分忠心,杨勇倒不好开这个口了,只得让他们二人和李子通一起把势力扩大。

  吞并杜伏威一直就是李子通的执念,杨积善却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先合并再吞并,由杨积善代表西隋促使两家合并。

  徐良坐下,听取杨积善介绍合并事项,他们将整编为江淮军,李子通出任左都督,杜伏威出任右都督,基本上还是各自统领自己的军队,利益和地盘也是各自所有,但他们要统一听从西隋朝廷的调度,要联手对抗江南隋军或者朝廷军队围剿。

  杨积善对二人道:“李子通将军控制了汝阴郡和谯郡,杜伏威将军控制了东海郡、下邳郡和琅琊郡,各自拥有军队七八万人,如果合并成江淮军,你们兵力就超过十五万人,完全可以和任何一个势力对抗,下一步,你们两军将联手夺取彭城郡,以彭城县为江淮军治所。”

  徐良眉头一皱道:“彭城县北部是江南道的煤田,恐怕晋王会出兵。”

  李子通摆摆手,“我们可以向晋王保证,不会触犯他的利益。”

  杨积善也道:“如果晋王要收拾你们,他早就出兵了,他之所以没有出兵,是因为东隋朝廷对他很忌惮,不会允许他进兵中原,不过倒是东隋朝廷可能会出兵,所以需要你们两家联手对抗东隋朝廷。”

  徐良对两军合并原本心怀警惕,不过如果两军联手对抗朝廷围剿,他却非常赞成,从这一点来说,他倒是希望合并成功。

  徐良点点头,“把合并详细方案告诉我,我回去向我家元帅禀报!”

  杜伏威最终同意了两家合并,在杨积善的撮合下,江淮军成立,杜伏威出任江淮军东路元帅,李子通出任西路元帅,杨积善则临时担任观察使,负责协调两支军队。

  按照两军达成的协议,杜伏威手下大将王雄诞率一万军杀进彭城郡,而伍云召也率一万军同样杀进彭城郡,彭城郡通守张览率领八千军迎战,由于腹背受敌,张览大败。

  李子通率先占领了彭城县,彭城郡刺史黄安仁也弃官而逃。

  李子通当即下令,三军胆敢骚扰西海商行以及煤田、码头者,一律杀无赦。

  就在江淮军占领彭城郡的同一时刻,萧夏也收到了李子通的亲笔信,信中再三保证,他们绝不会触碰彭城县煤田的利益。

  萧夏也不理睬李子通的保证,只是在山阳县驻兵三万军,冷眼旁观局势的发展。

  萧夏已完全采纳了刘文静的方案,对中原所有割据势力都采取冷眼旁观,不闻不问,等朝廷来求自己。

  而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江淮六郡以及襄阳郡的问题,一个是江南的心腹之患,一个是北上的战略要地。

  洛阳,观德坊虞府内,虞世基次子虞柔匆匆来到父亲的书房,他敲了敲门,躬身道:“父亲,孩儿有要紧事!”

  “进来吧!”房间里传来虞世基的声音。

  虞柔目前被封为宣义郎,但没有出任实际官职。

  虞柔走进房间,跪下行大礼,“孩儿给父亲请安。”

  虞世基正在看书,他放下书问道:“有什么要紧事?”

首节 上一节 352/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