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894节

  李昖的行为,在斗争卷里可以找到解释,统治阶级会用尽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甚至包括对族群的背叛,在泰西近百余年的殖民历史,被反复证明。

  站着死,给自己的统治地位画上一个圆满句号,少之又少。

  “现在看起来有点来不及了,李舜臣背叛与否,战场上,以实力说话。”戚继光收起了塘报,四十年征战生涯告诉他,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无功。

  戚继光离开了中军大帐,做着战前的准备,义州的事儿,只能留给驻地守军和李舜臣了。

  “报!”一个快骑冲到了义州州衙,马匹上滴着血,显然是快骑为了赶路,用匕首驱赶已经疲惫不堪的马匹继续奔跑,在快骑翻身下马之后,马匹歪歪斜斜的倒在了地上,吐了几口鲜血,无法再动弹了。

  “将军,快报!”骑卒是个朝鲜人,他将一个火漆封好的信筒递给了李舜臣后,用力的咳嗽了两声,无力的软在了地上。

  “将军,信…”骑卒说完这话,就闭上了眼睛,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轻轻抽动了两下后,他就再没了动静。

  李舜臣这才看到,骑卒身上扎着两支断箭,一支在腿上,一支在背上,能撑到这里,已经是这名骑卒的极限了。

  好在,信送到了。

  李舜臣顾不上骑卒,他打开了书信,面色巨变,抓着箭筒的手,都在抖动。

  “来人,传令各营参将到帐议事!”李舜臣就等了半炷香,他看着缺了一小半的座位,知道他们不会来了。

  李舜臣面色冷厉的说道:“废王李昖勾结倭寇!证据确凿,意欲在今日日落之后,攻占义州,烧毁大明储备粮草火药!”

  “元均!”

  “末将在!”

  “带人立刻关闭所有城门!没有军令,不得进出!”

  “是!”

  “李亿祺!”

  “末将在!”

  “立刻全程搜捕文武两班中人,不可放过任何一人!”

  “末将领命!”

  ……

  李舜臣从收到快报,再到军队调动,只用了两刻钟,但在军队开始调动的时候,火药库的方向传来了震天的轰鸣声,证明不甘心失去权势的文武两班,提前开始了行动。

  “杀!”

  喊杀声充斥着整个义州城,乱战开始了。

  从日暮一直杀到了第二日的正午,李舜臣才满脸是血,拖着疲惫的身体,看着已经被包围的李昖、柳成龙等人,他满是疲惫,直接坐在了地上,敌人已经没有抵抗之力了。

  杀了一晚上的李舜臣,已经有些麻木,但他依旧满是不解,用极为沙哑的声音,低声问道:“为什么。”

  他拔高了声音,几乎是声嘶力竭的吼道:“为什么!你是朝鲜的王啊!”

第758章 杀花郎,胜利转进!

  “我是朝鲜的王!无论如何,我都是朝鲜的王!李舜臣,我命令你放下武器!烧毁大明军所有粮草和火药!立刻马上!”李昖挣扎了下,站了起来,大声的怒吼着,他当初被打断那条腿没好利索,样子有些滑稽。

  为了这次的大行动,李昖在之前专门给大明前军指挥的奉国公戚继光,去了一封奏疏,讨要美人和羊肉,制造一种自己安于享乐的假象,让大明军、李舜臣放松警惕。

  李舜臣的确放松了警惕,但突然收到了消息,让李昖精心谋划的行动,没能如期望那样的开展,这次李昖发动的‘叛乱’过于仓促了,被李舜臣残忍镇压了。

  戚继光也不是有什么神奇的本领,能够预料到倭寇、李昖他们的行为,只是时常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索,如何打败自己而已。

  李舜臣看着李昖,听到这种不切实际的命令,有些轻蔑的笑了,他摘掉了兜鍪,看着天边的朝阳,他晃动着身体,在金色朝阳中,轻轻哼唱着:“白白的桔梗哟,长满了山坡哎,只要挖出一两棵,就能装满一箩筐诶,山下的桔梗摇曳哟,高歌一曲祈愿丰…丰年一年又一年勒…”

  李舜臣的声音有些悲怆,杀了一夜的李舜臣,甚至嗓音有点沙哑,但唱着唱着,李舜臣所率的军兵,都是泪流满面,因为朝鲜人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李舜臣终于停下了自己的哼唱,站了起来,抽出了自己的戚家军刀,这是陛下赏赐给他的佩刀。

  李舜臣拖着刀,一边走一边说:“李昖,你不知道,朝鲜人过冬全靠这桔梗,所以才有了这首歌谣。”

  “我们去打秸秆的时候,就会唱这首歌,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冻死的时候,我们就唱着这首歌,送他们走,希望他们下辈子不要做朝鲜人了。”

  “做朝鲜人,实在是太苦了,我们靠秸秆取暖,饿的时候要吃土,吃完就死了,但是饿啊。”

  “大明以前闭关锁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现在全面开海了,你没有跟上大明的脚步,我不明白,朝鲜宁愿设立倭馆跟倭国通商,都不设立大明馆,这是你的第一罪。”

  “强敌在侧,你倒行逆施,不仅不振武,还要行军籍收布法,朝鲜八道武备不振,倭寇蜂拥而至,无兵可用,无人可遣,这是你的第二罪。”

  “倭寇打进来了,你三战三逃,弃汉城,弃开城,弃平壤,失去了主心骨的朝鲜军,大败亏输,一溃千里,短短月余时间,朝鲜被攻灭,大部分人都做了亡国奴,这是你的第三罪。”

  “好不容易大明军肯来驰援,你或者说你们,百般阻挠,不提供任何的粮草给大明军,对于你而言,倭寇不能赢,大明也不能赢,你就想做朝鲜王,却没想过朝鲜人做了亡国奴,这是你的第四罪。”

  “你在平壤宫城里给倭寇写信,被我抓到了,要不是陛下没有圣旨,你跟倭寇暗通曲款,我就把你打死了,当时我只打断你一条腿,勾结倭寇,这是你的第五罪。”

  “今天,你伙同倭国奸细,焚毁大明军粮草火药,试图左右夹击为朝鲜征战的大明军,作为藩属国君你不忠不孝,作为朝鲜王,你不义,这是你的第六罪。”

  “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朝鲜废王李昖,目眦欲裂,看着浑身是血的李舜臣,厉声喊道:“那咋了!”

  “我是朝鲜的王!我命令你,放下武器,烧毁大明军粮草!”

  “呼。”李舜臣吐了口浊气,李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亡国奴,李昖有个妃子封号仁嫔,出身水原金氏,金仁嫔有身孕,已经临产,因为行动不便,李昖逃跑的时候,将金仁嫔丢弃。

  倭寇抓到金仁嫔后,金仁嫔已经生产,倭寇将孩子溺死后,让哺乳期的金仁嫔,给小西行长的狗喂奶。

  这是陈天德这个海防巡检在汉城亲眼所见的苦难,陈天德看不到的苦难更多,金仁嫔最后不堪其辱,投井自尽了。

  而作为一个丈夫、作为父亲、作为国君,李昖临阵脱逃了。

  李舜臣站直了身子,双手架起了刀,大声的说道:“众将士听令!”

  “朝鲜废王李昖勾结倭寇,意图颠覆,不忠不孝不义,我命令,杀死一切颠覆国贼!”

  “杀!”

  李舜臣喊出杀的时候,带着军兵就冲了上去,已经被包围的李昖、宗室、文武两班,慌不择路的想要逃跑,但是他们背后就是一堵墙,翻不过去的墙。

  李舜臣没有把难题交给军兵,而是一马当先,率先砍杀了一个过去高不可攀的文武两班贵族,李舜臣也不管是谁,踏了过去,率军兵继续前进,其他军兵见状,立刻蜂拥而上,开始了血腥的屠戮。

  “噗。”

  李舜臣手中的戚家军刀,砍下了李昖的肩膀,刀从肩膀砍下,划到了腹部,血液四溅。

  李昖一条腿断了还没好利索,他根本没办法逃跑。

  “你怎么敢!”李昖没有感觉疼痛,不敢置信的看着巨大的伤口,血流如注,颤抖着说道。

  “我有什么不敢的。”李舜臣举起了手中的长刀,顿了顿,用力挥下,砍在了李昖的另外一个肩膀上,又是划出一道巨大伤口,他已经杀了一晚上了,有点力竭,但杀一个李昖完全够了。

  “你怎么敢,咳…啊!”李昖这才爆发出了哀嚎声,疼痛感现在才传来。

  “真的是聒噪啊!”李舜臣啐了口,下腰双手持刀,丁字步探出,上砍,转身用力下砍,一整套刀法行云流水,他的第一刀砍在胸腹部,第二刀带着呼啸之声,砍在了李昖的脖颈上。

  李昖还在惊讶,只是视角一歪,天旋地转后,在一片血红色中,失去了所有的意识。

  李昖死了。

  李舜臣微微皱了皱眉,李昖的脑袋只砍掉了一半,另外一半还在脖子上挂着,显得有点诡异。

  这个丁字回杀是他在大明学到的武艺,陛下操阅军马的时候,李舜臣请教大明皇帝学来的,如果让大明皇帝来,这一刀就把李昖的脑袋砍下来了,李舜臣亲眼见过,大明皇帝这丁字回杀,能把海碗粗的木桩砍断。

  一想到大明皇帝的弘毅,没有什么天赋,硬生生把自己练到合格将领的地步,再看看这个贪生怕死,只管自己的李昖,李舜臣就气不打一处来。

  李舜臣再次下压,又补了一刀,彻底将李昖的脑袋砍了下来,提在手里,李昖的尸首,一定要送到大明京师,验明正身的,再怎么说也是大明册封的王室,是死是活,要有个准信儿。

  “杀!杀!杀!”

  喊打喊杀的声音充斥着整个义州城。

  李舜臣镇压了朝鲜王李昖的叛乱,王发动叛乱这件事比较离奇,看起来有点不太符合逻辑,但就是这样发生了。

  又经过了一天的时间,李舜臣才完全清理干净了叛军,开始盘点损失,一共损失了三万斤的火药和六万石的粮草,主要是火药库爆炸的时候,把一个粮仓烧毁了,忙于平叛的义州军,没工夫救火。

  义州存了二十万斤的火药和四十万石粮草,这个损失,真的不算太大。

  让李舜臣比较意外的是,虽然废王李昖调动了一部分的义州军,但即便是被调动的义州军,大部分都是出工不出力,就是人去了,但李舜臣所部一到,直接望风投降了,非常丝滑,平叛的过程没有任何的阻力。

  义州军大约有两万四千人,而李昖因为仓促发动,只调动了四千人,就是这四千人,顽抗到底的也只有一千多人,剩下三千人,全都投降了,这些顽抗到底的叛军,多数还是文武两班的家丁,不是义州军。

  即便是这些家丁,抵抗意志也是非常的薄弱,被逮到之后,就会立刻马上投降。

  掌握了军队的调令,绝不等同于掌控了军队,军队也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不是将领发布一个命令,就任由差遣,死不旋踵的执行军令。

  杀倭寇肯定是拼死作战,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血赚,杀三个光宗耀祖,但戚继光要下令把枪口对准皇帝,有几个人肯,那就难说了。

  戚继光不止一次强调,基于恐惧而非信念作战的不义之战,是非常难以取胜的,即便是赢了,也很难保证是真的胜利,而戚继光对大明军的要求是,军事胜利与政治胜利。

  李舜臣的确是这次平定叛乱的指挥者,但这也是大明军政治胜利的结果,在这个杀良冒功蔚然成风的年代里,大明军的军纪,对于所有朝鲜人都是一种幸运,大明军在行军的时候,甚至会避开庄稼。

  人心所向,从来都不是虚妄。

  李昖的失败是毫无意外的,他连驿馆、驿路都没掐断,让情报能力更强的大明军,把消息传回了义州,让李舜臣有了防备,李昖就注定要失败了。

  大明军担心李舜臣用的是苦肉计,但李舜臣选择了结束了李昖的性命,大明也不用为难,不用沉江落水了,把这个稍微有点棘手的事儿,给办的很利索。

  在事后复盘的时候,李舜臣发现了点燃了火药库的是倭寇,而不是义州军,义州军在发动叛乱的过程中,面对来自上级的炸毁火药库烧毁粮仓的指令,选择了再看看,看看局势,而不是立刻点燃。

  这一支倭寇攻入了丙字库,很快被附近的义州军围困,在倭寇见取不出火器、火药之后,悍然点燃了这些火药,引发了爆炸。

  “传我将令,全程搜捕倭寇,抓到后,都给大明送去,解刳院需要标本。”李舜臣开始了事后的清理工作,平叛是开始,对义州不忠诚于大明的倭寇和花郎,要进行全面的清扫,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戚继光并不知道义州发生的事情,到底有了怎么样的结果,他的眼中,只有眼前的战场。

  倭寇躲在地利的王八壳子里,大明军开了几次王八壳都是无果,但现在机会来了。

  “加藤清正率部三万,从汉城出发,已经行至碧蹄馆。”墩台远侯急匆匆的走进了大帐之内,报告了倭寇的最新动向。

  “下令马山馆守备赵吉,无论如何咬住这三万人,各部按计划行动,大军开始渡江。”戚继光听闻之后,立刻下令开拔。

  倭寇方面出动了三万人,只要咬住,大明军主力赶到的时候,倭寇就是进退两难,要么抛弃这三万人,要么只能驰援。

  在戚继光的规划中,这是一场围点打援的伏击战,旨在彻底消灭倭寇出城兵力,试图收复仁川、汉城附近失地,前线军兵要将敌人咬住。

  在大明军渡江的同一时间,仁川外岛出现了大明水师的舰队,大明水师比大明京营的速度更快,这是一次全面进攻,在倭寇以为这是一次例行骚扰的时候,大明水师已经开始登陆仁川外岛诸多海岛。

  天空碧蓝如洗,万里无云,大明舰队的桅杆在天边出现,在浪花之中若隐若现,很快,近千条船的身影还是从海面下慢慢的露出(地球表面曲率),如同突兀出现的海上城墙一样,向着仁川外岛扑去。

  外岛上的倭寇疯狂的摇动着铜钟示警,并且准备组织防卫,但外岛防务被如此庞大的水师,摧枯拉朽一样的摧毁了,舰船的火炮在齐鸣,为登陆作战的战座舰进行火力掩护,而大明军采用了一种极为财大气粗的打法,冲滩。

  船只一旦搁浅,再想回到海上,非常的困难,而大明撒出去了近四百艘的战座船直接抢滩冲击,任由船只搁浅,大明军从船上不断地跳出,在火力掩护之下,用最快的速度,展开了阵型。

  一旦阵型展开,倭寇就不是对手了。

  火炮、火铳的爆炸声,在战场上此起彼伏,仅仅三个时辰后,大明水师,就夺取了所有的仁川外岛,包括月尾岛。

  月尾岛和仁川港紧邻,在落潮的时候,就会有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可以直接涉水通过。

  所以夺取月尾岛,就是这次水师的主要目标。

  拿下月尾岛,就可以等待机会,随时进攻仁川了。

  在大明水师刚刚拿下月尾岛的时候,赵吉率领一千轻骑,将倭寇咬在了马山馆的周围,凭借着优秀的机动能力和火器的射程,不断地驱赶着倭寇,另外还有一千步营,线列阵挡在了倭寇前进的路上。

  倭寇一批又一批的倒下,倭国大名小早川隆景、户田胜隆等人意识到了不对劲儿的时候,已经晚了,大明骑营已经运动到了倭寇的后方,大明军主力已经赶至马山馆,户田胜隆发现,自己被彻底围困了!

  戚继光也不急,他在等仁川方向的战报,如果仁川外岛争夺不顺,那就退回开城徐徐图之,战场不总是按着戚继光的设想在走,临战的随机应变才是最好的兵法。

  而此时的汉城景福宫内,接连的战报不断地送到了景福宫,此时的所有倭国大名都面如死灰。

  “我怎么感觉大明军又变强了。”加藤清正拿着战报的手都在颤抖,短短半年时间,大明线列阵从青涩到成熟,仅从战报上看,大明军更加进退有度,从容有序。

首节 上一节 894/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