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啊,他善,这帮贱儒就欺负陛下心善!”朱翊镠嘴角抽动下,下了命令。
这是他今天的第四恶,把人扒光挂城墙。
“臣这就去办!”赵贞元立刻招呼着其他的百户去把名单上的三十二个人接种牛痘,挂城墙上,他还找人写了个大牌子,一并挂在了城墙上,说明其中事由。
赵贞元跟着胡闹是有他的道理的,这可以破除谣言。
谣言从不会止于智者,需要用事实去破除,这是陛下总是在讲的践履之实。
只要这三十二个接种了牛痘的人,不会长出牛角、牛尾巴来,那就可以彻底破除谣言,推行牛痘。
天花,是噩梦一样的存在,席卷一地,因为无法处置,关闭城门后,就是个人间炼狱,最后能活下来一半人,都是天幸,而事实证明了,牛痘真的可以破天花,无论如何,都要推广下去,不能任由这种流言肆虐。
朱翊镠也是有这个想法,他胡闹归胡闹,但决计不是瞎胡闹。
“殿下,臣有个疑惑,这死牢里的四十七个人,查了十三个,还真的都是逆党,殿下是怎么知道的?”赵贞元是真心求教,十三个都是,太准了些!
“你爹的绝活儿,没教给你吗?”朱翊镠从袖子里拿出来另外一份清单,听到赵贞元询问,惊讶无比的说道。
赵贞元立刻说道:“我爹的绝活儿?我爹的绝活不是抄家吗?这个臣熟。”
“对啊,赵缇帅曾经说过,一次是偶然,两次是嫌疑,三次是故意,这就是三重指向法啊,你爹就用这个办法来确定嫌疑的,就这四十七个人,回回都有他们,这已经不是三重指向了,是三十、三百重指向了,次次都有他们,不是逆党,还能是什么?”
“赵缇帅总是说:线索会说话。”
朱翊镠有点嫌弃的看着赵贞元,他听都听会了,赵贞元居然问他,那是赵梦祐的绝活!
“殿下,厉害啊!”赵贞元由衷的说道,甚至竖起了大拇指!他对朱翊镠没什么印象,一直觉得这就是个混吃等死的王爷,现在看来,过去完全小觑了潞王殿下。
朱翊镠一叉腰,笑着说道:“一般一般,皇兄天天拉着孤御门听政,听都听会了。”
朱翊镠还真的是在御门听政里学的,他真的不愿意学,但架不住往耳朵里填鸭式的灌,他觉得就是再蠢笨的人,这么硬灌,也什么都学会了。
“来这里还有一份清单。”朱翊镠眉头紧蹙的说道:“把这十二家杂报全都给孤抄了,都是多重指向,抄就是了,孤给你拿十二张空白驾帖,带着火器去,穿着明光甲,孤怀疑他们可能窝藏了火器、强弩,绝对要注意安全。”
“缇骑,都是墩台远侯、海防巡检遴选出来的,损失一个,皇兄都要黯然神伤很久。”
赵贞元看着名单,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要不要拉上九斤火炮?这玩意儿好使。”
“拉,把能带上的家伙什,全都带上,孤和你们一起去。”朱翊镠一听有火炮,立刻马上就不听曲了,他要去亲自抄没这十几家杂报社!
听曲哪有放炮有意思?
朱翊镠穿上了披挂,他的武力值不如皇兄,但也是皇兄从小打到大的,达到了京营锐卒的水平,略逊色于墩台远侯,朱翊镠每次都能打赢熊廷弼,那是熊廷弼在放水。
“殿下,还是我去吧。”熊廷弼就在朱翊镠的身侧,除了全楚会馆小师弟的身份,他是潞王府的护卫,潞王的陪练,出生入死之事,还是他合适些。
张居正以贺岁的名义把熊廷弼叫回来,多少有点给朱翊镠找个帮手,也不至于朱翊镠遇事不决连个问的人都没有。
“孤也一起去,看看热闹,真的打起来,孤就躲在众人身后,熊大,靠你了。”朱翊镠一想自己的武力没有经过实战,真的投入战斗,恐怕给别人拖后腿,立刻马上就明确告诉众人,他会退至众人身后。
“好!”熊廷弼放心了。
“出发!”朱翊镠大手一挥,带着缇骑开始出动抄家去了。
这是朱翊镠今天的第五恶,抄家。
朱翊镠已经计划好了,每天作恶五次,让所有人记住,封建专制的铁拳有多疼,皇兄不跟他们计较,不代表没人跟他们计较。
抄家并不顺利,第一家《连云杂报》,就碰到了硬茬子,缇骑要求杂报社开门,杂报社没有任何回应的时候,赵贞元就意识到了不好,立刻让人躲在了偏厢战车的大楯之后,火药开始上膛。
缇骑就是天子的亲卫,缇骑出动,敢不开门,说明里面已经不是一般的反贼了,需要出九斤火炮来应对!
赵贞元举起了一个圆锥形的大喇叭,大声的喊道:“最后警告一遍,立刻马上打开府门!三,二,一!”
“火炮准备!”
“昏君当道,佞臣盈朝!我跟你们拼了!兄弟们,放箭!”一个困兽一样的怒吼声在杂报社们发出了吼声来。
赵贞元将手中小旗猛地麾下,大声的喊道:“放!”
一架九斤火炮,三架子母炮,一起开火,轰鸣声在京师猛然响起。
火药在炮膛里剧烈爆燃,开花弹在爆炸的推动下,猛然射出,延时引信滋滋作响,飞到了连云书坊的上空,开花弹轰然爆开,铁蒺藜带着尖啸声,划破了空气,掀起了一片片的血雾。
而子母炮的炮口对准了府门,装的是实心弹,直接将府门炸了个稀烂。
负隅抵抗、困兽犹斗的逆党们射出的箭矢落在了偏厢战车的大楯上,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害。
“好好好!”朱翊镠乐的开怀大笑,这可比烟花可怕的多。
“大楯队!”赵贞元看府门已破,就准备突进。
熊廷弼示意赵贞元暂停一下,低声说道:“赵千户,停一下,再炸几轮再上,火药带出来不用也是浪费,出库入库也是麻烦。”
“也是,这里面都是逆党。”赵贞元其实是跟着陛下时间久了,沾上了点节俭的毛病。
又经历了三次炮轰,把院墙之类的建筑全部炸塌了,缇骑们才开始小心进入,四处都是残肢断臂,这是因为九斤火炮、开花弹,都减了药,否则这些人现在早就被震晕了,而不是在这里哀嚎。
“殿下,这里有情况。”一个缇骑在一个比较隐秘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地下室,详细排查之后,发现了里面私藏的东西。
朱翊镠进入地下室,在火把明灭不定的火光下,看清楚了里面的东西。
火铳、火药、强弩、甲胄,火铳整整齐齐的挂在了墙壁上,一眼望去最少有两百多把,甲胄超过了五十副,而且还是铁浑甲,不过质量远不如大明京营装配。
朱翊镠吐了口浊气,恶狠狠的说道:“一群逆党!接着抄,下一家!”
大明缇骑开始继续抄,这一晚上京师并不平静,因为炮火声会不断的响起,坊间流言四起,甚至有人说是北虏打过来了,守城的军兵在放炮击退来犯之敌。
次日的清晨,天蒙蒙亮,坊门开启,街上的大栅栏被撤掉,九门一如既往的打开,除了几处被围起来、已经坍塌的杂报社之外,似乎和平日没什么两样,除了有一点淡淡的火药味儿。
朱翊镠打着哈欠来到了文华殿,令人升座后,对着龙椅拜了拜,颇为没有诚意,直接坐在自己的四方凳上,若是平日陛下在,朱翊镠连拜都不用拜。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见过潞王殿下。”诸位廷臣行礼,即便是陛下不在,也要对着龙椅行礼。
“行了,行了免礼吧,李大珰,明天起廷议推迟一个时辰。”朱翊镠打着哈欠,昨晚抄家有点忙,睡的太少了。
朱翊镠嘟嘟囔囔的说道:“起的比鸡还早,这是人过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那个伟岸的皇兄,过了整整十二年,还没有懈怠。
“臣遵旨。”李佑恭俯首领命。
“你不反对?你可是大珰啊!”朱翊镠一愣疑惑的问道。
李佑恭笑着说道:“陛下临行前特意叮嘱臣了,都是小事,不必争执。”
“皇兄怎么说的?”朱翊镠有些好奇皇兄走的时候,到底是怎么叮嘱的。
“陛下说,潞王懒散惯了,不是太重要的事儿,就随他去吧,重要的事儿,他是不会懈怠的。”李佑恭笑容满面的说道,陛下猜的真准,这潞王是真的懒散,和勤政的陛下完全不同。
“开始廷议!”朱翊镠坐直了身子说道:“昨天孤抓了上千人,抄家之中,发现了如此多的逆党!”
“陛下不在,有话直说,孤也不能拿你们怎么样。”
驾贴对正三品以上需要议贵的官员没用,文武都没用,这需要皇帝去亲自裁定。
“臣有惑,殿下抓人,有没有驾贴,若是没有,当参提刑千户赵贞元一本!”礼部尚书沈鲤留守京师,立刻开口询问。
“有。”朱翊镠从袖子里拿出来一沓空白驾帖开口说道:“看看,这是皇兄给孤的,足足一大箱。”
“那臣没有什么疑问了。”沈鲤看着那一沓空白驾帖,人都晕了,陛下一共就十张,这些年一共就用了三张,朱翊镠一次甩出去这么多,那是驾帖,不是擦屁股纸!
沈鲤作为朝中的骨鲠正臣,听闻昨天朱翊镠大闹京师,已经准备了一万句话,他本来打算无论如何都要跟潞王吵一架,切入点都想好了,就从驾帖开始,结果人家手续齐全,后面的话,都不能置喙了。
“殿下,这把人扒光了挂城墙上,这是有辱斯文,但他们自己不斯文胡说八道的,这就罢了,臣敢问,这要挂多久?”兵部尚书曾省吾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挂可以,但一直挂着,也不是个事儿不是?
“大司马以为挂多久合适?”朱翊镠愣了愣,他光顾着折腾了,忘了这一茬了。
“九天吧,等真痘长成,破了流言即可,一直挂着,吃饭喝水都得找人伺候,主要是有点浪费。”曾省吾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为极端保守派,曾省吾认为节俭是要全方面的,毕竟太祖高皇帝就很节俭。
“行,那就九天吧,主要是为了破除流言。”朱翊镠从善如流的答应了下来。
三十二个人挂的姿势各不相同,比如仙人指路、鹰捉熊势、野马跳涧、狮子摇头之类的姿势,这不是挂人,这是艺术!
“殿下打算把人犯如何处置,抓了这么多人?”刑部左侍郎、大理寺卿陆光祖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问这个啊,孤打算把在午门外,搭建一个巨大的刑场,然后把他们拉过去,当着百姓的面儿,挨个审问清楚!嘿嘿嘿!少司寇以为如何?”朱翊镠挑了挑眉头,他打算公审!有没有罪,不仅仅朝廷要看得到,百姓也要看得到。
“是他们自己先不要脸的,那孤为何要给他们留面子?”朱翊镠说明了自己为何要公审。
“善。”陆光祖噎了一下,倒也没有反对。
这九斤火炮都拉出来打了,再反对,那就是十五斤、三十斤火炮了,与其拉火炮出来,还不如公审。
第663章 潞王殿下还是有些保守了
人的一生大约就是孙大圣的一生,初时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孜孜不倦的去学习,掌握了本事之后,觉得天下唯我独尊,很快就迎来了一次次的挫折,在挫折中不断的沉淀,与现实不断的妥协,最终和众人一样。
与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条条框框妥协,就是那道金箍,孙大圣头上的金箍,从来不是菩萨给他戴上的,唐僧紧箍咒也从来无法左右大圣的行为。
大明皇帝朱翊钧,从当上皇帝那天,就已经自己给自己戴上了金箍,这道金箍就是江山社稷,就是万方黎民,他不能肆意妄为。
而现在,朱翊镠正是天下唯我独尊的时候,而大明皇帝,就是朱翊镠的天。
朱翊镠在京堂作恶多端,恶贯满盈,敲诈勒索西土城富户、大肆搜捕异见人士、炮轰连云书坊、辱没斯文将士人挂在城墙上、将十二家书坊连根拔起掘地三尺,现在还要把人送到午门的大刑堂进行公审,这就是大闹京堂的朱翊镠。
现在朝中的留守大臣,居然一言不发,即便是以骨鲠正气著称的沈鲤,也就是简单询问了下驾帖的事儿,得知潞王是有驾帖才抓人的时候,选择了沉默。
廷议在继续,但是朱翊镠却是哈欠连连,他有点懒散。
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幼滋眉头紧蹙的说道:“有科道言官说:天厌其伪,亦已甚明,况依方而炼,计日而待,圣明所照,亦可以洞悟矣,今工役繁兴,科派叠出,财榖耗竭,兵马罢敝,生民困穷,日甚一日,若亲儒臣、明正道、行善政,自足以感召嘉祥,培益圣寿,永享和平之福,何假于彼异端之说哉?”
“这话的意思是,天厌恶虚伪,这是历史证明的,就像是炼丹一样,依照丹方炼制,只需要计算时日等待就可以成功,亲儒臣、明正道、行善政,是大道,但现在陛下被蒙蔽,假于异端之说。”
朱翊镠猛地坐直了身子,抽出一道空白驾帖来,厉声说道:“何人所言,赵贞元,立刻将其拿下送北镇抚司衙门!”
杀人放火抓人敲诈勒索,是昨天作的恶了,今天,从廷议开始作恶!
“皇兄在的时候,不敢说,皇兄去了南衙,一个个跳出来了,这言官什么意思?假于异端之说?异端是什么?是矛盾说,是公私论,是生产图说,是阶级论一二卷吗!放他娘亲的狗臭屁!万历维新十二年,无一事不证明矛盾说是正确的!”
“被人蒙蔽,被谁蒙蔽?被先生?被王次辅?他敢把话说清楚吗?!”
“他这就是觉得孤是个孩子,欺负孤不懂事,糊弄孤,还要离间孤与皇兄的关系,其心可诛!”
朱翊镠这些年跟着御门听政,到底是把贱儒那一套都学了去,扣帽子那叫一个得心应手,信手捏来,其实细看,科道言官们平日里也都是这般说话,但立刻被朱翊镠打到了离间亲王和皇帝的大是大非上去。
这些个贱儒平日里最喜欢上价值,把小事拔到一个可怕的高度,比如朝日坛咳嗽劾罢谭纶。
李幼滋和沈鲤目瞪口呆的看着朱翊镠,这么一大顶帽子,扣得如此丝滑?
“孤可不是皇兄,有那个耐心宣见来,语重心长细心解释,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孤就是听不得他胡说,立刻去拿人!”朱翊镠把御案拍的砰砰响,令缇骑去抓人。
“等下,赵千户等下。”朱翊镠忽然伸出手,让准备动身的赵贞元坐下。
李幼滋赶忙说道:“陛下深居九重而言路之臣皆畏罪隐默,言臣若复不言,谁肯为陛下言者?殿下明事理,知言官为陛下耳目之臣,理当容其言谈。”
李幼滋还以为朱翊镠幡然醒悟,明白了言官们的重要性,所以才选择了罢手。
“不不不,辛苦总宪,把御史们的奏疏都拿出来,孤要看看还有什么逆天之言,一并抓了,省得缇骑一直跑来跑去了。”朱翊镠连连摆手。
显然李幼滋误会了他的意见。
朱翊镠不是不抓人,是打算,扩大化!
就以为贱儒会这招扩大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朱翊镠看了十二年,对这招了熟于心。
要用宗教打败宗教,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李幼滋瞪大了眼睛,满是不可思议的看了很久,才说道:“啊这,臣看看,看看还有几本奏疏。”
大明右都御史李幼滋已经汗流浃背了,他现在就一个想法,陛下南巡的时候,就该穷尽一切办法,哪怕抱着车轱辘也要跟着一起南下才是,这伺候潞王,真的是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