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来真的啊?这次真的不是谎报军情?
林方一郎慌了,要是直接手下的一个联队被独立支队歼灭了,自己师团的实力会大损。
于是,他立即上报司令部,紧急派遣侦查机去探查情况,却得到了没有发现任何己方部队,支那军队在打扫战场掩埋尸体的消息。
支援的那两个步兵大队加上四个伪军团,也在广灵,灵丘两县发现了支那军队已经再次占领了县城。
这个消息再次证实了110联队很有可能已经覆灭。
于是,林方一郎就算再不相信,也把这个消息上报给了派遣军司令部。
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内。
岗村再一次听到了陈铭的名字,他对独立支队,陈铭这两个词语已经产生了厌烦抵触的心理,不愿意再去面对这两个词语。
每一次只要听到独立支队,还有陈铭这两个词,就意味着他华北派遣军又一次损兵折将。
他此时对已经切腹自尽的筱冢义男产生了浓浓的厌恶。
要不是筱冢义男那个蠢货一次又一次的葬送部队,让独立支队发展起来了,独立支队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吗?
这才多久,两年半的时间,一个区小队竟然发展成了华北派遣军的心腹大患!
华北派遣军压力已经够大了,现在又多一个陈铭在晋北闹得天翻地覆,压力更加巨大。
关键大本营还要求他抽调精锐部队南下赶往太平洋战场。
少了精锐部队镇压,治安战将会更加难打!
除了八路以外,伪军同样让岗村头疼。
这支他当初计划拉拢的部队,现在反而脱了他们的后腿。
这一次第110联队的覆灭,作战过程他也看了。
八路几乎没有花费太多的力气就突破了三个伪军团的阵地。
三个伪军团一触即溃,导致110联队侧翼阵地直接暴露在八路的枪口下。
最关键的是,这三个伪军团溃散后,竟然没有人去通知阵地上的110联队,导致110联队还以为侧翼阵地稳固,依旧专注着主阵地的进攻。
于是,面对突然从伪军阵地杀出来的八路,110联队的前沿阵地直接丢失,一个大队的兵力被分割包围。
同时二线阵地也遭遇了八路的强攻,损失惨重。
一个联队直接损失掉了大半的战斗力,剩余的部队面对人多势众的八路,最终寡不敌众被歼灭。
“这些皇协军真是废物点心,我当初真是脑子坏掉了,会想着拉拢这群废物。”岗村破口大骂。
伪军在对八路的作战中,战斗力差,战斗意志弱。
但对于老百姓却是毫不手软,祸害起百姓来比他们鬼子还要畜生。
在这些伪军的祸害下,搞得占领区内的老百姓不停的反抗,为八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预备兵员。
这也是八路怎么剿都剿不完的一个原因。
岗村是个中国通,他深知鬼子一个弹丸小国,想要统治偌大的大陆,光靠武力压迫是行不通的。
因此,鬼子为了稳定地方,在他们占据的城市中保持着伪善。
又在反抗力量活跃,百姓亲近八路的地区,采用“三光政策”消耗反抗力量的战争潜力。
结果不仅没有缩小反抗力量活跃地区的面积,占领区内又被伪军搞得乌烟瘴气。
导致八路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现在的问题是,精锐调走后,治安战愈发难打,鬼子还不得不依赖伪军来维持治安。
只能说,现在伪军已经变成了武大郎的毒药,喝了会慢慢被拖死,不喝会很快死亡。
熟读中国历史的岗村心理已经有了预感,要是太平洋战场短期内不能取得胜利,大陆的战场会更加糜烂。
到了那时,帝国的这场战争,距离失败就不远了。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想伪军的事情,而是该考虑如何应对110联队覆灭带来的影响。
三路大军少了一路,只剩下两个联队,已经没有机会再继续执行任务了。
考虑良久,岗村做出了决定。
“命令剩余的两个联队有序返回吧,救援110联队的那两个大队和四个伪军团也返回,不许出击。”
“怀仁地区放弃不重要的小城市,据点,把兵力撤回大同和周边重要矿洞。”
岗村还是采取了保守的应对方案,把不重要的土地放给独立支队,集中兵力防守。
等过几个月派遣军缓过劲来了,再把丢失的地方重修夺回来。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拳头往后缩不是惧怕,而是为了积累力量,让下一次出拳更加有力。
鬼子撤退后,独立支队顺势占领了鬼子放弃的地区,并与鬼子相互对峙着。
陈铭也开始清点起这次作战的收获。
第161章 用联队旗蒸馒头?
这一仗,独立支队的收获特别巨大。
消灭了鬼子的一个联队,加上各县城,据点,矿洞的守军,总兵力接近五个大队。
伪军则更多,华北地区的伪军已经从十几万剧增到三十多万了,比鬼子的人数都还要多。
这一仗,俘虏伪军约五千余人,消灭约三千人负隅顽抗的伪军。
缴获步枪约七千余支,轻重机枪三百多挺,掷弹筒两百多具,子弹五十万发。
火炮方面则又缴获了独立支队一个半炮兵营的配置,炮弹还算充足。
可惜的是鬼子第110联队最后把四门山炮给毁了,没有缴获到。
不然加上独立支队原本的两门山炮,可以组建一个缩编的山炮营了。
对于被毁掉的武器,陈铭也没有浪费,全都打包送到兵工厂,还能重新修复出一批能用的武器。
物资方面,其他像罐头,糖,烟酒这样的副食品就不提了,单是粮食就缴获了八百多吨。
煤炭,钢铁等矿产资源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这还只是初步统计出来的数据,还有一些没来得及统计或者没来及上报的物资没有计算在内。
这么多的物资,一下子就让独立支队的家底充实了起来,富得流油!
再说收复的土地,光是解放的县城就有七座,分别是浑源,应县,广灵,灵丘,怀仁,繁峙以及代县。
整个雁北地区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肃清。
其中浑源,广灵,灵丘打的是歼灭战,应县,代县是消灭县城的部分日伪军后,鬼子被迫撤出县城。
至于剩下的繁峙,怀仁地区是鬼子因为要收缩兵力,避独立支队的锋芒,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撤离。
除了县城以外,独立支队还控制了怀仁地区的三座煤矿,一座铁矿,解救矿工三千余人。
小鬼子真不是个东西,对于沦陷区内的矿产,完全是用我们同胞的生命去换取资源。
大量的矿工食不饱腹还要忍受繁重的劳动,受伤和死亡的几率居高不下。
特别是在41年之后,鬼子推行无防护开采,矿工死亡率剧增。
单个矿井每年需要补充数百人,意味着一个矿井一年就要消掉掉数百名矿工。
可以说鬼子掠夺的每一份资源,都浸着国人的鲜血。
“这些矿工,带回去后好好安置,有伤的治伤,有病的治病,等他们恢复后就让他们回家吧。”
“要是其中有想跟着我们打鬼子的,也可以收进新兵营,让他们亲手给自己报仇。”
独立支队指挥部内,陈铭在会议上开口说道。
对于被鬼子祸害的矿工,肯定是不能不管的,按照现在的形势,直接把他们放走的话,其中相当一部分会活不下去。
独立支队是八路军的队伍,八路军对于这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肯定不能不管。
在自身有能力的情况下,陈铭想要让更多同胞活下去。
而且这些矿工本身也是非常优质的兵源,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把身体养好后经过训练,都是一等一的好兵。
同时矿工因为本身的工作性质,可以组建一些特殊的部队。
比如组建一支专注于爆破,坑道,地道战的特种部队。
加上矿工长期被鬼子压迫,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威胁,让他们的复仇意志强烈。
幸存者对鬼子仇恨深刻,临阵退缩率更低,能在更加艰难的战场中发挥作用。
“明白,我已经在着手安排了。”
“多出来的武器,除了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外,一部分下发给地方武装和民兵部队,另一部分上缴给军区统一安排吧。”陈铭继续说道。
“另外,这场仗的宣传工作要做好,让全国人民都看着,小鬼子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胜利的曙光已经不远。”陈铭接着说道。
伪军的数量剧增,一部分是鬼子开始不断的拉拢抗日队伍,增强治安战的能力。
另一部分是长期的抗战,让很多抗日力量禁不住长期的苦日子,看不到希望,选择了投靠了鬼子。
42年是抗战最为艰难的一年,国际封锁,大饥荒,大扫荡,经济崩溃四大危急叠加,堪称至暗时刻。
陈铭打这一场仗,是想要通过这一次的胜利,让国人看出鬼子的虚弱。
不要倒在长夜结束之前,继续坚定信念积极抗战。
只要挺过了这一年,反攻胜利的日子就不远了。
结束会议后,陈铭照常的开始巡视部队,看望伤员,安排新地盘的防务工作。
这些新解放的地区,很多地方处于地势平坦的地区,若是按照独立支队在晋西北的防御体系来布置显然不合适。
鬼子的装甲力量和重火炮在平原地区还是很强的,普通的防御工事很难起到效果。
陈铭学习了冀中地区的经验,采用地道,坑道,地雷的战术构建防御体系。
不就是没有山区的地形优势嘛,在平坦的土地上,以中国人民的智慧,同样能因地制宜,想出办法对付鬼子。
骑兵大队。
陈铭来到了独立支队的骑兵大队,视察骑兵大队的情况。
这一次独立支队缴获了不少马匹,让骑兵大队发展迅猛,人数直接扩张了50%。
好在独立支队里骑兵,炮兵这种特殊兵种向来是人多装备少,只要有了装备就能直接形成战斗力。
骑兵大队没有因为人员暴增而战斗力下降。
陈铭看着独立支队这支九百人的骑兵大队,脸上带着笑容。
独立支队向北扩张,离开了晋西北山区后到达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后,部队的机动性变得更为重要。
八路不像鬼子那样有汽车,因此骑兵的重要性非常高。
独立支队这一支九百余人,相当于一支加强骑兵团的骑兵部队,在今后与驻蒙军的作战中将会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只要用得好了,一支高机动的骑兵部队可以撬动十倍于己的战场局势,是战役级快速的快速打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