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笑一愣,望一眼王如意。不知再度相见,大余竟已强盛至此。他自极域极夜褪去,便一路朝南走,赶来玄域。
因采得“九霞”,李长笑修为又涨,于是进入沉眠,用了些时日突破至炼虚后期。路过大余国,觉察到不对,飞身赶来相助。
便有今日一幕。
王如意头微扬着,一副自得神色,她容貌虽年轻,年岁实已不小,不过在李长笑面前,总多有少女情怀,喜悦、自得等小情绪,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李长笑道:“这天浪棘手之处,全是有海势在作祟。我用丹塔镇压,便再不足为惧。”
“余下天浪,我等戮力同心,一齐打散便是。”
三尊大喜,齐道:“好!”
第747章 万仙卸浪
第七重天浪打来,除却凶猛的海水外,那巨浪中夹杂有无数异蛇,而且这一重天浪,几乎覆盖整座大余国都。
如若没有丹塔镇压人族的“势”、“运”,只怕整座都城,将被这一重天浪彻底吞没。无论仙士、凡人都无一例外,难逃此劫。
但有一尊黑塔矗立,便是完全不同。“丹塔”出自二元宗,花费不知多少光阴打造,品质亦是顶级。
或不比那“镇海楼”,可镇住无尽海域,压住扶摇气运。但护住大余国都,却是绰绰有余。天浪所裹挟的海势,被丹塔全隔绝在外。
水能冲散沙子,却终不散顽石。丹塔出现的刹那,大余国都便从散沙凝聚为坚固顽石。
无了汹涌海势作祟,在众仙士看来,这余下的海水、毒蛇,便不足以为惧。李长笑再显神通,腰间清萍出鞘,连出十余剑,剑光闪烁天地,寒芒煌煌生威。天浪在他手中,便宛如豆腐,被他肆意分割。
这十余剑简单、明了,没有参杂造化、祸福、乾坤等深奥术法。偏就是要告诉世人,这天浪再没什么可怕的了。
三尺寒芒可劈海。
其他仙士紧随其后,各用手段,有直飞上天,双手托住水,搬运到城外河流中。有掌心升神火,将浪潮彻底蒸发。有人驱使蛊虫,飞入水中将海水食尽。
万仙共抗倾天水。
天上、地下…共同构筑成一幅奇景。虽身处大难,但凡人族谁人看得这一幕,能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大余仙士七万有余,炼虚修士近千人,余下多是化神,少数元婴。
大余国都上空,真可谓是缤纷绚烂,王如意亦不甘示弱,鼓足了气,清点此灾死伤人数。大余律法严明,她这位女帝又是铁腕,行政施政一呼百姓。将大余国都的城区、街道、小巷分级而治理,虽死伤十分惨重,但统计起来,只需一层一层上报,再一汇总,便知死伤如何。
王如意得知死伤,惨痛无比,又下数道严令,用天机道研制的器械,将大余国都内泛滥的洪水,城外条条道道的河流当中。
仙、凡通力协作。
如此这般,第八重、第九重天浪,又何足惧哉。均不过两个时辰,便彻底化解。
大余国国都洪水褪去,只留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国都。那宫阙万千,全化做碎瓦,琼楼玉宇,也早无了踪迹。
一整座数千万人口的大城,竟没有一座建筑是完好的,尤其城西区域,因第一重天浪,率先落在城西,城西的冲击力最大,房屋建筑,已经不是碎瓦碎石所能形容了,而是在此基础上,更为彻底。将碎瓦、碎石冲击为碎渣、碎沫。
城西人口稍少,但在天浪垂下的刹那,便有数十万人顷刻毙命。这些人的尸首,是绝对寻不回来了。房屋瓦舍尚且成了碎沫,何况是凡人的血肉之躯?
看那满地狼藉,众人无不感伤。同时杀尽鲛人一族,更势在必行,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死伤有多么惨重,均不可妥协半步,万不可妥协半步。
历经这一事,人族反而更凝结为一团,此仇此恨不共戴天。王如意的镇海、杀海舰船,虽有损坏,但大致都有所保存。
也幸亏镇海、杀海舰船开始大余国都,将山海军、天机道众人……均护了下来。这些才是大余之国本。此外无数民众、百姓,登船者亦是不少,定比起死伤人口,已经天差地别。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镇海舰、杀海舰历经这场天浪大灾,反孕育出了几分肃穆、森杀之势,数百艘杀海舰,数艘镇海舰,静静悬停在江流上,竟把那江河镇得不敢起一丝一毫浪花。
让众仙士无一不惊,称赞此物,当为海上杀器!只差鲛人之血灌溉。
待镇海舰彻底完工之时,这将是一柄最为锋利的宝剑。当这宝剑出鞘之日,便是彻底荡清鲛人一族,捣毁其巢穴,杀尽其族之日。
鲛天、鲛喜…鲛人一族,仅存的两位老祖,远在无尽海域,觉察到自己,花费大气力,大代价,又联合九头蛇妖、冰火海龟、龙蛇几位水属的洪荒猛兽,才掀起高空大浪,竟是失败了。
两位老祖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绝望、惊恐、悲伤等神色。两族交战至今,纵使鲛天、鲛喜还存活着,但全身灵气也仅剩无多。
鲛人一族向来长寿,但鲛天、鲛喜也均已经出现老态,俊逸的脸上出现皱纹。鲛天道:“此一役,我鲛族大危!”言语中已是深深无奈。
鲛人一族看似强盛,甚至此刻联合洪荒猛兽,略占上风。实则那优势可忽略不计。人族卧虎藏龙,明面上的合体老祖,几乎死了大半。但人族历史悠久,还藏多少老怪物,尚未出手还未可知。
且昆仑天下虽不如扶摇天下广阔,但昆仑天下的老祖,定为尽数出动。鲛人族却已经底蕴耗尽,被迫联合洪荒。
鲛天、鲛喜唯一想到,保存鲛族的办法,便是“拖”,一直拖下去。待灵气枯竭、再枯竭,再过千八百年,鲛族繁衍,休养生息。
待洪荒又临扶摇,待人族修士死尽。方可夹缝生存。但大余的镇海舰、杀海舰,着实让两位老祖心颤。本这些舰船,终究只是凡船,纵使结合天机道,依旧是凡船。
但出现的时间节点,太过关键,其时正是两族大战,镇海舰、杀海舰便是人族镇海、杀海意念所凝。
待鲛人族修士打尽死尽。这些舰船入海。毫无修为的鲛人,根本没一丝一毫的活路。修士间的大战,并不能真正杀尽鲛人族。但镇海舰、杀海舰能。
到了那时。
在人族眼中,鲛人族与海中的寻常鱼虾,又将有何不同?
第748章 迁都
求变五百五十八年,下旬。大余国国都历经九重天浪席卷,整座国都彻底毁尽。灾后重建任重道远,而且海水浸入地理,使得泥土泥泞,重建难上加难。多番商量、取舍之下,王如意决定暂迁国都。
就近坐落在“兴邦城”中,迁都队伍黑压压,前有山海军开路,中有无数子民跟随。本背井离乡,是件极惨痛的事。但因同行中,既有天机道道人、一国国君、名声在外的仙人…导致迁都大军,竟颇为壮阔。
王如意虽为国君,但有意与百姓同甘共苦,迁都一路,特意不搭乘车辇,改为步行,就行在队伍前端。
李长笑也参与迁都一事。他初来乍到,不了解南海局势。他总不能一头横冲直撞,杀入南海,搅得个天翻地覆吧。只能顺路跟随,顺带了解南海形势。
因为迁都设计的人、事杂多,导致数百里路,足足走了半个月余。王如意只叹,自己这一国君,当得可真是多灾多难。沿途路过一片福地,风景秀美,王如意不免触景生情,想起国都内死去的百姓。又想起随行百姓中,刚历经家人逝去,定然伤心无比。
于是下令,可在这风景秀美处,为逝去亲人,立下石碑,祈福祭奠。百姓纷纷掩面哭泣,大谢天恩。如此这般,迁都队伍便停下几日。有人劈石块,立石碑,有人伐树木,立木碑。
迁都本是要紧事,王如意却愿为此停留,可见她确心系百姓。李长笑看得欣慰。王如意执意与百姓同甘共苦,但李长笑一放浪子弟,实没那必要,没苦硬吃。帝王出行,必有车辇相随。李长笑便跳上车辇车顶,如此一躺,悠哉悠哉。
远处,不少炼虚修士,皆好奇打量李长笑,一面猜测李长笑来历,一面踌躇要不要,与这力挽狂澜,但好似生性十分古怪的神秘剑客打招呼。炼虚强者或不怕死,但好面。这么多人,倘若打招呼,对方不回应怎办?而且那剑客似醉非醉,也不是好交谈的样子。就这么犹豫一路,眼见越走越远,也无人打个招呼。
李长笑望着天空,自修道以来,无论灵气是否枯竭,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好似游离世间的幽灵。他与世人总有层透明隔膜,总觉格格不入。在仙朝时,他是唯一的凡子。在凡世时,他又是唯一的修士。
他与谁都自来熟,或也可看成与谁都疏离。一个人百无聊赖,于是右腿搭在左腿上,一晃一晃,吹着闲适的口哨。整条队伍,就属他最为轻松。有时无聊了,便观察那走在车辇前方,提着帝裙赶路的王如意。
心中暗自琢磨,王如意怎不换身衣裳,这帝王爱民,确实不错,但架子端得也太高了。虽说同甘共苦,但底下万民,穿得可是宽松衣物,也全是远行行头。同样的路程,王如意这身装扮,吃得苦可比万民多得多。
又想啊,自两人见面开始,好似王如意便没与自己说过一句话。也不知是不是太久没见,生疏了情感,还是太久没见,心中憋足了气。李长笑捏着下巴,百无聊赖的想着,早便领教过女子心思之繁复,有时认真琢磨起来,可领悟大道,都还难上几分。
却又哪知,正是某人出现,才使王如意极重妆容。太阳晒得正烈,分明汗流浃背,鞋袜都湿了,却还强装无事。偏偏宫中大臣、城下万民,均没看王如意老过,认为她纵然不是仙人,定也是仙女。没半分体会到,王如意满身的苦衷。
王如意有时便在想,这迁都一行,除了身份不同外,与剥名一行,又有甚么不同。心中叫苦连连,偏偏走起来摇曳生姿,雍容华贵,端庄大度。架子端了大半程,更不可能轻易放下,否则前半途的辛苦,岂不全作废了。
一日夜里。
迁都大队安营扎寨,升起篝火休息。王如意总算微松一口气,坐下来捶腿。宫女端来热茶,王如意饮下后轻轻一笑,眼神又落在那正躺在车辇上,呼呼大睡的剑客。心中不住抱怨:“好不易见上一面,偏偏人多眼杂,便是说上几句话,都寻不到机会,叫我憋得好生难受。”
冰、火、木三尊,则目光游转,三人与王如意接触稍多,隐约看出,这名女帝对那白衣剑客,怕是不大寻常。李长笑伸一懒腰,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转,寻一处篝火坐下。
随夜渐深,吃饱喝足后。百姓因背井离乡,心中惶恐,每到夜深人静时,总传来大人、小孩的哭泣声响。有人觉得哭声难听,便讲些笑话逗乐孩童,不曾想效果奇佳。便是国君王如意、众多修士,也乐意听那笑话。
一来二去,每天到了夜里。便有人自告奋勇,讲些笑话故事,也算苦中作乐。今日如常,吃饱喝足后,便有人开始讲故事。但听着听着,王如意脸色蓦然一红,神色有异。只因那说书人,笑话说得多了,便讲起了大余国流传许久的故事话本。
一开始,都不过民间小故事,但说着说着,不知怎的扯到了什么女帝、剑仙杂趣琐事。王如意偷瞄李长笑一眼,见对方也看着自己,嘴角带着莫名笑意。可把这一代明君,躁得头皮发麻,尴尬的脚趾扣地。甚至颇多故事画本,便是从皇宫中传出。
因许多故事,已流传十多年之久,早已深入民心。大余子民议论已成常态,也不冒犯了王如意。大余老少,最喜爱的就是这些故事,每年都有说书人,推陈出新。几乎都可大卖。
此刻说起,更是得心应手,引人入胜,不住沉醉其中。甚至三岁小儿,都能说上两嘴。忽有一孩童,童言无忌,就坐在李长笑身侧,在听故事时,他便总在打量着李长笑,一句话憋在心底好久,终于忍不住,指着李长笑天真道:“是不是他呀?”
王如意正喝着茶水,“噗嗤”一声,险些喷出水来。
第749章 凡心
王如意心中只觉,自己当真是造了个大孽。要早知有此一劫,从前就收敛许多了,想起一些羞人故事,自己这一世英名,怕是毁于一旦了。
经由孩童提起,百姓、修士纷纷侧目望来。
无一不惊,无一不叹。这简直一个模子,连身上的衣饰、装扮、容貌、甚至气质都几乎相同。对大余百姓来说,可没什么比这更激动的了。
好似听了十多年的故事,突然主人公出现在了面前。且大余国都被天浪吞没之际,就是此人力挽狂澜,剑劈天浪,随后众多修士联手,万仙抗天浪。
此人也确是剑仙无错。
如此一来,几乎便完全吻合了。更见李长笑的面容,确如书中所说的俊俏。从前书中说得如何如何俊俏,全全只能依靠想象。便是想象,也模糊不清。不少文画书家也画过他的画像,但始终难临摹出万一,人心万象,难做到统一。
但既见本尊,即便人心万象,也终于统一了。
现下见到,众人先是一呆,随后便认定了。一时间好多孩童围了上来。叽叽喳喳抓着李长笑的裤腿,好多双眼睛,全是憧憬、崇拜。李长笑满心无奈,瞥了一眼王如意。
这女人背后编排自己,可把自己一身清白,全毁了个干净。大余国盛行的故事话本,经时间推演,可是各种版本皆是有之,雅俗共赏。
王如意满脸红晕,手掌微扇脸颊,呼出几口浊气,只扇起的那点微风,实在难以缓解此刻燥热,光是坐在此处,便觉燥得慌,想寻一地躲起来。
但感受到冰、火、木三尊揶揄目光,又觉无处可躲,从没这般尴尬过。李长笑这位剑仙暴露了,发现确有其人,那流传已久的故事话本,自也由虚变实,众人纷纷猜测确有其事。那另一位主人公自也是确有其人,且更不难猜。答案呼之欲出,大余上下,不便只有一位女帝么。
不少人暗暗瞥向王如意,心知肚明,齐齐想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心中大觉明朗,更知这迁都一路,这位大余女帝日日盛装,究竟是为何。原来是那心上郎就在附近。
但身份尊卑摆在那儿,自不敢乱来。不过李长笑天性随和,对围来的孩童半点不恼,渐渐的,便有越来越多孩童寻他玩乐。
有胆大的孩童求着李长笑,变几手御剑飞行技法。李长笑拍拍青萍剑,轻轻一吹,那长剑御剑飞空,好生自在。
李长笑单手一甩,长剑在空中宛个剑花,又自动收进剑鞘。这场表演,到此便作罢。因在场修士极多,李长笑虽灵气几乎无穷。但他却需顾及其他修士的感受。
他如若大肆在无用之处,浪费灵气,便好似在干涸之人面前,将水通通倒入海中。这叫旁人怎不恼他?
点到为止,既振奋人心,又无需横生枝节。众修士齐齐开怀大笑。有些修士,也提取几缕灵气,主动为那孩童百姓,变上几手玄妙的技法。
积少成多。
一时间,那荒郊野林深处,竟缤纷绚烂,比之天上星辰,还耀眼几分。修士渐亡,仙凡两条横流,居有渐融之势。
场中不少修士大受感触,便想:“我这身修为,取之于天地,终究要还给天地,还给大义。为后世之万代积福。那白衣剑客与女帝显然有鬼,按故事话本中说,孩子怕都有十几个了。他倒堪得更为透彻,仙、凡实已没有分别。何不留下后世?”
于是许多仙士,心态全然不同,便见迁都大队中,实有许多女子样貌清秀,颇有雅致。便尝试接触。哪知对方对自己,也十分敬佩。
一来二去,竟怦怦心动,火花四射。
本在场修士,化神居多,年岁偏小的也有七八百岁,偏大的已有千余两千。这类修士,只结道侣,不结妻。在修士眼中,道侣既是大道上的伴侣,虽关系亲密,但如若有一日,道不同,便可不相为谋。
妻子份量重得多,亦不可轻结。可两个人的情缘,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时间节点至关重要。灵气枯竭前,化神修士绝不会倾心凡人女子。
纵使是灵气枯竭后,前五百多年,亦只有寿元将枯竭之人,才会考虑与凡人女子成婚。
但现下,因正是人族危难之际,许多修士抱着一去无回的决心。又偶然间得到感触。心态彻底由仙化凡。
昔日少年,吞入第一口灵气,拿起第一本功法,开始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进入波澜壮阔的修仙大世界,成为一名天才修士。如今的修士,历经五百多年枯竭、变法、挣扎、血战,吐出一口浊气,却仿佛回到了昔日的少年。
余下路程,难免稍有不同,时不时能见到,男女依恋的一幕一幕。情感升温之快,李长笑与王如意,着实“罪不可恕”。那什么剑仙女帝之说,深入大余人心。多少闺中女子,便敬仰那剑仙,盼着也有一日,也有这份际遇。
而大余国的众仙,是抗击异族的,也是仙人。其中不少仙人,仙资本便风采夺人。
郎有情,妾有意,自然一拍即合,顺理成章。
抵达兴邦城,大余国都迁之行结束。
第750章 镇海巨舰下海
兴邦城官员早接到迅报,提前安排好难民住所。王如意执政多年,手腕强大,她连下数道政策,大余在这场天浪危机中,彻底站稳脚跟。
那重重天浪,跨越万里山河,只砸在大余国都。鲛人族那边损耗巨大,只怕再想第二次也是难了。
人族上下,听到南海形势危急,依旧有陆陆续续,极多修士响应号召,自发前来南海相助。凡远道而来的修士,一般会在大余稍作休息。再前往前线拼杀。
前线修士灵气耗尽,也会回到大余境内,选择就此安居下来,一面留意人鲛大战,一面彻底归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