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综:狙击精英 第3节

  贝塔确信自己从未见过这个人,但就在那一瞬间,他敏锐地嗅到了同类的气息。在那副看似无害的柔弱外表下,潜藏着某种危险的特质,就像一把藏在丝绒里的刀。

  贝塔没有节外生枝,端着咖啡走到一台电脑前,刷磁卡开机,随后在一个既能观察整个咖啡厅又不引人注目的位置坐下。

  这时,那个提着黑色行李箱的男人也走到了这个角落。

  两人的目光再次短暂交汇,男人微微点头示意,贝塔也轻轻颔首回应。彼此心照不宣,都是同行,但互不相识,也没有人出钱让他们解决对方。

  于是,在无声的默契中,男人转身走向另一个合适的角落,各自保持着安全的距离。

  贝塔将U盘插入电脑接口,看着进度条缓缓推进。

  他顺手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信息:【罗马的披萨还不如我们自己做的。>->】

  他嘴角微扬,指尖在屏幕上轻点:【尝过一次,深表赞同。】

  进度条加载完毕,原本的操作系统瞬间被一个陌生的界面取代。

  贝塔熟练地打开交易软件,在对话框中输入一行简洁的信息:尾款?请确认。

  聊天界面上跳出一行荧光绿色的文字,来自系统运营方:正在联系对方,请稍候。

  这款通讯软件的设计很特别,它并非实时对话工具,而是由运营方作为中间人代为传递信息。当双方需要交流时,系统会主动建立联系。

  这种机制最大的优势在于:交易双方始终保持着完美的匿名性,谁都无法追踪对方的真实身份。

  安全,才是这个行当最看重的。

  贝塔放松地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等待回复。

  余光扫过咖啡厅角落,那个提着黑色行李箱的男人此刻正将箱子放在脚边,同样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阿什莉那边依然没有回复。

  贝塔心里了然,她八成正忙着保护雇主。

  那是一位来自罗马的圆桌会家族成员,大陆酒店的监管者之一,此刻想必正在某个暗流涌动的场合。

  贝塔与阿什莉的相识堪称荒诞。

  贝塔受雇刺杀阿什莉的雇主,而阿什莉则受命除掉贝塔这个刺客。

  命运弄人,两人在追逐中同时坠入冰窟,在零下几十度的极寒中,眼看就要变成两具冰雕。生死关头,这对死敌不得不联手求生。他们躲进一个废弃木屋,把所有能烧的东西,木板、家具、甚至衣服,都扔进火炉。

  就在体温即将耗尽之际,一群野雪滑雪者偶然经过,将奄奄一息的两人救起。

  阿什莉对贝塔产生好感,源于那个濒死的雪夜,当两人蜷缩在破败的木屋里奄奄一息时,贝塔将从废墟里翻出的最后一块巧克力,全部塞进了阿什莉嘴里。

  但其实,这个举动与善良无关。贝塔当时的算盘打得很实际:巧克力分着吃,一人一半,至少能让他们多撑几个小时,两个人求生生还的概率,比一个人求生大得多。可这个不讲武德的女人,居然把整块过期的巧克力囫囵吞了下去。

  阴差阳错间,造就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阿什莉眼中,这是贝塔在生死关头将最后的生机让给了她;而真相是,这个男人原本盘算着要平分那点可怜的热量。

  命运的荒诞之处在于,这对本该刀剑相向的宿敌,最终却在生死边缘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当他们在酒店柔软的床榻上缠绵过后,一个杀手与一个保镖,就这样默契地缔结了最危险的同盟,以爱情的名义。

  没有浪漫的告白,没有郑重的承诺,只有两个伤痕累累的灵魂,在黑暗中找到了彼此的温度。

  电脑响起一声尖锐的“叮!“,将沉浸在回忆中的贝塔拉回现实。

  漆黑的聊天界面上,跳出一行红色字体的消息:FUCK!U!

  消息来自贝塔的雇主,一个素未谋面的神秘人,正是此人雇佣他刺杀那位女记者。

  贝塔眉头微蹙,指尖在键盘上停顿了一瞬,他回复:?

  对方很快再次回复:FUCKU

  贝塔脸上的疑惑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般的平静,就像暴风雪前的宁静,连呼吸都变得缓慢而克制。

  他的嘴角纹丝不动,连最细微的抽搐都没有。如果有人此刻看向他,只会看到一个正在思考问题的普通市民,或许是在考虑午餐吃什么,或者其他的东西。

  但那双眼睛瞳孔深处,杀意如冰层下的暗流般涌动。他的视线缓缓扫过屏幕上的文字,每一个字母都在视网膜上烙下灼热的印记。

  咖啡厅的嘈杂声突然远去,世界被隔绝在一层透明的薄膜之外。贝塔的右手食指轻敲着桌面。

  贝塔不是第一次遇到企图赖账的雇主,但敢在赖账的同时还嚣张地发来“FUCK U“的,这确实是头一遭。

  贝塔用拇指摩挲着下巴上坚硬的胡茬,目光钉在那行血红色的“FUCK U“上。

  足足凝视了十几秒后,他从鼻腔里挤出一声带着怒意的冷笑:“呵!“

  距离5月25日还有15天。

  在飞往纽约之前,贝塔决定先折返伦敦,要亲自“拜访“那位素未谋面却胆敢出言不逊的雇主。

  他利落地拔出U盘,起身时椅子在地面划出尖锐的摩擦声。

  他现在真的很生气。

  ======

  求各位读者老板的月票、推荐票和追读!

  ======

  又一位人物出场

第6章 情报分享

  伦敦的晨雾裹挟着寒意,在钢筋森林间缓缓流淌。

  作为那个曾在唐宁街众目睽睽之下完成刺杀任务的幽灵,贝塔本不该重返这座被军情六处织就天罗地网的城市。

  但大陆酒店的情报网络从不会出错,一枚金币换来的消息明确显示,那个不知死活的雇主就藏在这座城市某处。

  贝塔紧了紧风衣领口,迈步走出被监控探头笼罩的希思罗机场。每一个安检口都增设了面部识别系统,街角的巡警配发了新装备。

  这座城市为抓捕他已然武装到牙齿,而他现在,正主动走进这个天罗地网。

  在当局尚未将杀手身份与贝塔的真实相貌对号入座前,他那张平平无奇的面孔就是最好的伪装。普通的身高,普通的穿着,普通的表情,一个完美融入人群的伦敦普通人,这才是最安全的保护色。

  贝塔刻意避开了大陆酒店,这个杀手界的标志性场所。

  他太清楚了,在唐宁街那场震惊全英的狙杀案后,所有与地下世界有关的据点都会被安全部门24小时盯梢。

  他选择了一家名为“橡树“的商务酒店,位于金融城边缘,住客清一色是忙着倒时差的跨国公司职员。

  刷卡进门后,贝塔将门链反扣,拉上遮光帘,从行李箱取出笔记本电脑。

  U盘插入,屏幕泛起幽蓝的波纹。三重加密的聊天界面如约浮现,漆黑的背景上只有光标在规律闪烁。

  贝塔靠在椅背上,桌子上放着早已冷透的咖啡。

  一小时后十七分钟,系统发出轻微的“滴“声。

  文件解密进度条飞速划过,屏幕上跳出一张证件照:金色短发,灰蓝色眼睛,下颌线条带着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特征。

  照片下方用12号字体标注着:艾略特·多伊尔,苏格兰场总警司直系亲属。

  贝塔的指尖轻轻划过屏幕。

  这份价值六位数美金的情报,用最简洁的方式给出了所有答案。

  ——

  英国军情六处总部会议室。

  负责唐宁街枪击案的行动组长梅娃·雷克,与反恐部门主管相对而坐,面前的会议桌上散落着厚厚的案件资料。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德国联邦情报局(BND)慕尼黑分局局长正通过加密视频连线。

  “就在72小时前,慕尼黑发生了类似案件。“德国人推了推眼镜:“射程3815米,比你们伦敦案子的射程多了15米。“

  英国主管眉头紧锁:“你的意思是同一个枪手所为?“

  屏幕那端的德国人摇了摇头:“不,作案特征有明显差异。慕尼黑案件使用的是无法追踪的自制狙击系统,而你们那位。“

  他顿了顿:“用的却是制式装备,虽然报备记录存在明显问题。“

  英国主管眯起眼睛:“所以?你专程启动加密频道,总不会只是为了分享案情吧?“

  德国方面的画面轻微晃动,对方调整了下坐姿:“我们已锁定慕尼黑枪手的代号'豺狼'。“

  他调出一份加密档案:“我们正式请求贵方协助筛查所有现役及退役军警人员档案,重点排查具备3800米以上超远距离狙杀能力的可疑对象。根据弹道分析和现场行为特征,这个代号'豺狼'的枪手极可能具有英国背景。我们在弹壳落点、撤退路线等细节上,都发现了典型的SAS特种空勤团作战风格。“

  英国主管手中的钢笔“啪“地拍在桌面上:“所以你们大费周章开通加密频道,就是为了把慕尼黑的烂摊子扣到我们头上?告诉我,施耐德先生,你们BND现在都开始用这种荒唐的推论办案了吗?哈?“

  德国情报官沉默数秒,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又传送了一份加密文件:“我们同时确认了唐宁街枪击案枪手的身份。当然,目前仅限代号。“

  英国主管点开文件,屏幕上显示出一份近乎空白的档案。除了页面中央那个孤零零的希腊字母“β“,整份档案干净得令人恼火。

  德国情报官介绍:“代号β的职业杀手,其狙击能力已突破常规武器性能极限。“

  他调出三维弹道模型:“2018年埃及案件,他使用李恩菲尔德No.4 MkⅠ型步枪,这把二战老枪的有效射程仅800米,却创造了910米外正中眉心的击杀记录。“

  监控画面切换至卡萨布兰卡街头,奔驰车的防弹车窗呈现蛛网状裂纹。

  “注意这个弹着点角度。“德国人用激光笔圈出碎裂中心:“2020年,他用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配合古董级4倍PU瞄准镜,在785米外命中时速72公里的移动目标。“

  弹道分析图上,一条夸张的弧线格外刺目。

  “南非约翰内斯堡,De Lisle卡宾枪的初速仅有亚音速。“他放大弹着点三维图:“644米距离,弹道下坠达12米,却依然完成颅顶贯穿。“

  现场照片中,第二发子弹穿过混乱人群的轨迹被红线圈出:“在17名移动障碍物干扰下,第二发仍精确命中目标眉心2.5厘米的致命点。“

  最后他调出世界地图,密密麻麻的红点覆盖各大洲:“2022至2024年间,全球共37起特征吻合的超远距离狙杀案。“

  激光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我们高度怀疑,都是β的手笔。“

  德国情报官调出两起案件的对比分析图,激光笔的红点在屏幕上划出清晰的轨迹:“根据贵国媒体报道的泰晤士河酒店案,“

  他放大弹孔特写:“两发.50BMG穿甲弹以毫米级误差命中同一位置,击穿Level IV级防弹玻璃。“

  画面切换到弹道模拟:“而唐宁街案件更惊人,3800米外,一发.338拉普阿弹在人群中发现并锁定一个仅有2.5厘米直径的有效瞄准区域。“

  监控定格在目标倒下的瞬间:“两起案件都展现出β的标志性手法:在理论上不可能的条件下,完成外科手术式的精准狙杀。“

  梅娃·雷克将钢笔抵在下唇:“所以你们的结论是,β本质上是个无视武器性能参数的活体弹道计算机?随便塞给他一把带瞄准镜的烧火棍,都能当反器材步枪用?“

  德国情报官推了推眼镜:“更正一点,只要符合'有膛线、有击发装置、配备光学瞄具'这三个基本条件,在β手里就会变成死神邀请函。“

第7章 长脸的莱昂

  贝塔坐在临街咖啡厅的遮阳伞下,手中的浓缩咖啡早已凉透。

  他的位置正对着苏格兰场总部大楼的侧门,要找到艾略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盯住他那位总警司父亲。

  十点整,一辆深蓝色的捷豹XJ轿车缓缓驶出地下车库。

  那特殊的“MET1“牌照在阳光下反着光,在车流中格外醒目。贝塔放下几张纸币压住杯垫,跨上那辆雅马哈踏板摩托,像一滴水般无声地汇入了车流。

  捷豹轿车在伦敦午后的车流中灵活穿梭,司机的驾驶技术堪称教科书级别,每个变道都干净利落,每个加速都精准克制。

  贝塔采用间断式跟踪策略:跟进三个路口后故意拐入岔路,通过预判路线,在下个枢纽重新咬住目标。

  他并不急于求成,这注定是场持续半个月的精密狩猎。就像拼图游戏,每天收集几块碎片,终会拼出完整的猎物轨迹。

  捷豹轿车的司机显然受过专业反跟踪训练,毫无规律地在路口转弯,时而减速,时而加速,在后视镜中搜寻可疑车辆的踪迹。

  但贝塔的跟踪方式更为老练。

首节 上一节 3/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